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心吃出“富癌”來

  • 發佈時間:2015-10-08 0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穎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一二五

  “我一直以為自己得的是痔瘡,誰想到是直腸癌。”日前,40多歲的胡先生被確診為直腸癌,而此前他一直以為便血是痔瘡導致,用了幾個月的藥,甚至一度感覺“病情”有所好轉。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徐建明教授解釋説,在收治的直腸癌患者中,60%以上曾被誤診為痔瘡,誤診時間多在3個月至1年之間。

  有統計數據表明,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近年來,在臨床中發現了不少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壯大”、直至發生明顯梗阻症狀才確診的病例。這跟很多患者“不把痔瘡當病”有關。不少患者自以為是痔瘡,早期都喜歡從藥店購買一些外用藥膏自治,直到症狀加重才就醫,很多到醫院一做直腸指檢,已是直腸癌晚期。

   結直腸癌症狀隱匿

  結、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是大腸黏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結直腸癌通常始於腸息肉,起初是良性細胞形成的小團塊,在結腸和直腸內壁生長。一段時間之後,某些息肉發生癌變,形成腫瘤。當腫瘤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它可以穿透腸壁,擴散到結腸或直腸以外的臨近部位。最終,腫瘤細胞可以脫落並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腫瘤,這就形成了轉移性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已成為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居惡性腫瘤中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人數2012年統計為38.9萬人,是增速最快的腫瘤之一。

  “由於結直腸癌早期症狀十分隱匿,不易自我發覺,就像身體中的隱形殺手,長期潛伏于身中,時刻蔓延,直至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徐建明不無惋惜地説,一旦發現,往往已發展到晚期。

   大便帶血未必是痔瘡

  直腸癌初期很容易被誤診為痔瘡,兩者臨床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

  “直腸癌與痔瘡易混淆,是因症狀相似——大便帶血。”徐建明提醒,其實,仔細觀察兩者便血有差別。痔瘡帶血,多數是隨大便排出滴落,與糞便不混合,更沒有黏液。而直腸癌帶血與糞便、黏液混合,往往伴有排便次數增多、大便變形等。

  徐建明表示,痔瘡不會發展成直腸癌。直腸癌患者可能同時患有痔瘡,但腫瘤是惡變所致,與痔瘡無關。

  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落下來,因此血液不會與糞便混合,而且不會有黏液存在。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黏液和濃液。此外,直腸癌患者的大便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會增多,而且還會伴有裏急後重的感覺。也就是説,可能會有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但蹲下後沒有便感或者排得很少。

  徐建明提醒,如果身體出現如下五大“信號”就要考慮到大腸癌的可能性:持續腹部不適、隱痛、氣脹;大便習慣改變,經常便秘或腹瀉,或者兩者交替進行;便血;無端消瘦、貧血;腹部有腫塊。

  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常常忽視了這些“信號”,認為是痔瘡、腸炎等疾病,結果確診為大腸癌時,已經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與食物、心情、遺傳因素都有關

  在肛腸科,流行這樣一句笑話:“窮的時候得胃病,富的時候得腸病。”醫生估計,上世紀80年代初,一年腸癌患者只有200多例,可如今一年2000多例都不止。驚人的數字提醒我們,得小心地吃了。

  徐建明表示,一方面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或多或少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另外生活水準提高,人們吃得東西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油,食物在體內不容易排泄,儲存時間長,毒素作用時間也就長了。而且現在很多人追求濃重的口感,愛吃麻、辣的東西。大家有沒有想過,麻辣的東西吃在嘴裏,嘴巴不舒服,進了腸道,腸道也一樣難受,腸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容易引起增生息肉。

  在徐建明看來,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又和很多其他疾病相似,因此現在不斷增高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既是長期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惡果,也是人們因為缺乏預防意識及疾病知識的後果。

  除飲食習慣外,徐建明認為,還有三種因素會引發結直腸癌:因炎症刺激、生活壓力等因素造成的情緒波動;父母一方患有結直腸癌出現的遺傳;空氣污染與食品污染的蔓延。這些發病因素中,空氣污染與食品污染的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個體對這樣的問題很被動,因此主動提高預防意識、改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迎來希望

  “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多使用聯合化療方案。”徐建明指出,一線治療失敗的結直腸癌患者以二線化療為主,二線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各異,治療的選擇主要依賴於腫瘤類型、化療時限以及藥物的毒副作用,有些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仍待進一步評價。

  VEGFR信號通路是抗腫瘤靶向藥物研發的一個重要靶點,目前已有多個抗體和小分子抑製劑獲批上市。然而,現有的小分子VEGFR産品激酶選擇性差,脫靶毒副作用大,同時,臨床暴露量低,靶點抑制不充分,療效受到極大限制。

  日前,和記黃埔醫藥宣佈,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藥物喹替尼的首個概念驗證性(POC)臨床研究結果成功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的主要療效終點。也就是説,對於現有治療無效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有明顯療效。徐建明透露,初步結果顯示,喹替尼能顯著延長中國晚期腸癌患者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3.7個月,這在所有公佈的晚期腸癌三線治療的臨床試驗中是最為顯著的,未來希望通過Ⅲ期臨床研究進一步證明喹替尼能為中國腸癌患者的治療帶來福音。

  Ⅲ期試驗招募受試者

  目前,喹替尼Ⅲ期臨床試驗已經啟動,正在招募患者。和記黃埔醫藥將Ⅲ期試驗命名為FRESCO(“大師的作品”),採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方法評估喹替尼治療化療失敗的晚期腫瘤的臨床療效。目標受試者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這些受試者至少經過兩輪抗腫瘤治療的失敗,曾用藥物包括奧沙利鉑和氟尿嘧啶類藥物及伊立替康。本研究計劃約25家研究中心入組超過400名受試者。目前,該研究正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受試者。

  此外,POC研究的次要療效終點(包括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以及總生存期)的評估工作目前正在開展中。此次概念驗證性研究證實喹替尼的安全性與之前的臨床試驗所獲得的數據相符,未出現超出預期的重大安全性問題。

  健康小貼士

  生活中人們應該積極預防結直腸癌

  首先,要“管住嘴”,飲食結構不應“三高一低”: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低纖維;

  其次,注意作息規律,特殊人群注意經常體檢,如腸鏡檢查、肛門指診等;

  其三,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飲水、多運動、控制體重,定期體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