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影視“浙軍”打網際網路+烙印 內容+人才將成轉型之匙

  • 發佈時間:2015-09-29 17: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9月29日電 (王逸飛高怡)25日,由徐崢執導並主演的《港囧》上映,首日便報收2.09億,位居華語影史第一內地影史第三。當日該片還連破2D電影首日票房紀錄、華語電影首日人次紀錄、華語電影預售人次紀錄等12項紀錄,為國産電影再添一針強心劑。

  從《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徐崢的三連作讓“囧”喜劇在網路上的炸裂效果逐漸升級。單看《港囧》,除去網路反響,影片製作發行中的大數據分析、網際網路行銷、網路院線直播全球首映禮等動作,為其打上了深深的“網際網路+”烙印。

  如果對網際網路影響某一行業的程度進行排名,將影視産業歸入前列恐並無太多爭議,因為這種改變發生自人們身邊與眼前。而當“網際網路+”熱潮掀起,影視産業的“網際網路+”之路也快速起步,如是換來了《何以笙簫默》、換來了《大聖歸來》,換來了《港囧》……

  翻看今年因“網際網路+”而紅極一時、甚至時常被人們惦念起的影視作品,在製作發行方中不難發現浙江影視公司的身影出現頻次頗高。作為中國影視重鎮,浙江影視産業的“網際網路+”實踐已然開始領跑行業方向。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在這條通往新藍海的路上,“內容”與“人才”正在成為影視“浙軍”決勝千里的關鍵。

  網際網路+影視的“浙江步伐”

  上月,華策影視2015年中報投資者溝通會在上海舉行,會上華策明確了中長期戰略目標:成為全球一流綜合娛樂傳媒“航母”。

  對於華策影視而言,提出該目標的自信不僅源於業績的穩步增長,更得益於其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全面實踐。正如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所説:“影視産業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網際網路基因注入産業所産生的乘數效應。”

  7月,以“用科技檢測電影用吐槽點亮票房”為特色的華策影視電影脫口秀《一票難求》,登陸江蘇衛視,節目參考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好萊塢映前測評技術,將人們觀影時所有心理活動和生理反應,以清晰數據被量化呈現,讓數據成為票房預測帝。

  趙依芳表示:“大數據應用很廣,做一部電影、電視劇,會調用大數據對劇本、編劇、演員等進行全面分析,通過歷年來作品類型、收視率、演員微網志指數、受眾分析等綜合判斷,這樣影視作品成功概率就會大很多。如《何以笙簫默》就是成功例子。”

  今年華策基於大數據製作的《何以笙蕭默》,全網播放量超百億次,並創造了單日播放量超3億的紀錄。

  大數據應用並非行業“大佬”的專利。杭州中聞影視總裁宣煥陽表示:“作品前期準備中,我們一定會分析觀眾都在看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策劃作品。包括風險評估也好,我們都在做。現在大數據運用方便,提供資訊細緻,這是網際網路帶給我們非常重要的紅利。”

  “通過大數據還可以查到非常精準的人群畫像,然後再針對這部分人,著重分析他們的偏好,這對作品是非常有幫助的。”他説。

  此外,對於影視“浙軍”而言,借“網”打通轉型脈絡,謀求全産業鏈佈局也成為了普遍選擇:華策攬入克頓傳媒後,又完成對合潤傳媒的收購,加速搶佔全媒體娛樂平臺先機;6月阿裏影業斥資8.3億元收購以提供本地票務系統、互連軟體系統為核心業務的粵科軟體;華誼兄弟則在並購手遊公司銀漢科技後,啟動與平安銀行300億戰略合作,保障全産業鏈佈局。

  趙依芳説:“我們首先要轉變傳統單向傳播的概念,我們要把觀眾變成用戶,通過粉絲經濟,打通包括購票、互動、衍生品、O2O等全産業鏈,實現IP價值的最大化。華策提出了以超級IP為核心的商業模型,徹底打通網際網路和影視娛樂界限,從IP開發的最初階段對劇目、電影、網路劇、遊戲,乃至電商衍生品等全産品線進行設計和所有運營。”

  宣煥陽則表示,中聞影視也將産業鏈拓展定為了目標方向。“我們接下去在傳統院線電影之外,著重要在移動端開闢自己的新渠道。”

  去年,浙江影視業全年營收達250億元,影視節目製作機構884家,居全國第二位。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網際網路+”助推下,浙江“國內影視大本營”的地位將更加穩固。

  行業浮躁別忘“內容為王”

  “網際網路已不僅僅滿足為電影産業提供技術手段,而是通過融資、並購和戰略合作,迅速改造傳統電影産業的格局。”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指出,網際網路正在打破諸多界限,給影視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對於浙江影視行業而言,新的挑戰也隨之産生。

  今年,相比于《碟中諜5:神秘國度》、《復仇者聯盟2》等海外大片在國內吸金不斷,屢屢創出票房新高的事實,國內相當數量的非原創、內容空洞的影視産品則飽受觀眾詬病。

  浙江傳媒學院院長項仲平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坦言:“雖然‘網際網路+’帶來了好的機遇,但目前影視創作題材單一、同質化嚴重,內容脫離生活,缺乏歷史、科學、生活邏輯的臆想和亂編亂導等問題,也存在於浙江影視産業之中。”

  他認為,如今影視産業投資盲目,從業人員心態浮躁,急著快著要出作品,對文藝産品的文本和創作,較少進行生活的挖掘、文本藝術品質的打磨以及創作的創新探索,這些現象均需改變。

  談起從業人員心態問題,作為思美傳媒董事長朱明虬也認為:“人人都去拍電視劇、拍電影,使人變得浮躁,導致演員身價越來越高,製作成本越來越高。”

  朱明虬曾發表觀點,認為這是個“內容為王、娛樂為主、互動為先”的時代,影視産業發展要告別傳統思維,利用好網際網路這個平臺。目前影視産業主流消費人群是90後,出現發展瓶頸,也是因為製作方等對市場的深度理解不夠,他們認為很好的東西,卻不符合市場需求,因此影視創作要貼近生活。

  “網際網路只是一個載體,沒有多麼可怕,應該從神壇走向平凡。網際網路沒有傳統的東西加上去是沒有用的,網際網路始終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傳統行業,應該是被我們所利用的載體。因此做強影視産業要立足於好的影視産品內容。”朱明虬説。

  趙依芳指出:“在新環境下,影視企業首先要內容網際網路化,在網路上播出更多受歡迎的影視劇內容。而隨著影視劇內容的網際網路化,團隊理念要進行轉變,更多的去體會網際網路群體意識,如創作什麼內容,怎樣去考慮網際網路用戶和傳統用戶的感受,渠道的抓取與融合,進行網際網路的延伸等。”

  “需求不斷,需求永恒。在新時期,浙江影視企業更要注重創新,不能重復傳統模式,可能我們要創造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影視創作的模式。結合網際網路+模式進行內容創作。企業從創作的思路、理念、製作,以及製作過程中對故事內容的敘事,都要和網際網路+影視融合,這樣我們才能在網際網路中找到一個很好的土壤和很好的大眾平臺。”項仲平説。

  人才要求升級需校企聯手創新

  十年多前,葛優在《天下無賊》中的一句“21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人才!”,用最白話的方式講出了最深刻的道理。在“網際網路+影視”的新趨勢下,人才瓶頸與人才需求,也成為了浙江影視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方面是受眾的改變,我們的受眾更年輕、偏好更多元、需求的變化也更迅速,如何精準把握受眾的需求乃至超前引導受眾需求都比以前更困難,受眾對內容的要求也更苛刻。作為專業公司,當前背景下就更需要對網路風向有敏銳的嗅覺,建立起年輕有活力的團隊,吸納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90後人才。”宣煥陽坦承。

  項仲平也表示:“影視産業是高技術産業,而制約浙江影視産業再上一個臺階、走向國際、走向世界的因素,一個關鍵就是人才問題。”

  趙依芳介紹:“我國影視産業存在至少20萬的人才缺口。影視劇年産量龐大,但不少作品粗製濫造,還是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現在行業産業鏈延伸更為縱深,內容傳播更豐富多彩,渠道和內容的關係都出現了新的挑戰,這就面臨更多的人才缺口,而且隨著網際網路化的深化,能夠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將網際網路與傳統影視創作完美並有創新性地加以融合的專業人才更為稀缺。”

  她認為,對於影視企業而言,新時期下除招攬具有網際網路背景的人才外,創新人才培育方式更至關重要。“華策影視也在通過華策育才基金、創建華策電影學院等方式,希望為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業內看來,影視企業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具有較高靈活性,而為人才提供何種組織環境和經營也至關重要。騰訊影業董事唐毅斌就曾指出,一個最基本的就是需要去尊重行業的規律,而在尊重行業規律的前提之下,要能敢於突破組織模式的限制,做相應的組織模式以及組織激勵這方面的創新。

  項仲平指出,培養適應“網際網路+”的影視人才,同樣需要相關院校的教學創新,來培養高層次人才。專業傳媒院校、高校相關專業應積極關注和考慮不斷在教學中嵌入“網際網路+”的內容,使學生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需要。尤其現在要培養一些有國際視野、專業能力、又能夠充分運用高科技的人才。這個人才是全方面的,從前端創作、傳播中國夢、中國文化的編劇人才,到具有國際視野的製作人才和行銷人才。

  “在我們的課程和結構中,在影視理念的傳遞過程中,要融入網際網路。把這個時代新的東西融入到影視創作中。例如我們的敘事方式,在網際網路小屏,在手機、電腦、IPAD上傳播時,在敘事過程中我們的景別要怎麼進行調整,怎麼來符合網際網路的這種特徵。”項仲平説。(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