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政務年鑒發佈 網際網路推進政務服務成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9-28 13: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8日訊(記者陳鬱)《中國電子政務年鑒(2014)》今天發佈。年鑒指出,2014年,基於網際網路推進政務服務已是新常態,電子政務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延伸正在加快。在此前提下,傳統工程管理體制已不適應新形勢而亟待轉變。
政務新媒體已成電子政務新風景
年鑒指出,2014年我國政務新媒體的發展總體較2013年有大幅提升,政務類、民生類、服務類資訊與服務深受網民熱捧。到2014年12月,政務微網志認證賬號達27.7萬個,同比增長42.1%,粉絲量總計43.9億人次,每人平均關注政務微網志賬號為3.2個。另外,政務微網志年發佈量達1782.3萬餘條,同比增長20.1%,轉發評論量達2.3億條,同比增長17.5%。我國政務微信公眾賬號17217個,推送內容超過300萬次,推送微信文章達到1200余萬次,累計閱讀量超過15.3億次。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政務APP 約400個,通過360手機助手、91助手、QQ應用寶、百度助手、豌豆莢、iOS的APP Store六大平台下載總量超5000萬次。
同時,地方政務新媒體發展也“百花齊放”,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全部開通政務微網志,進駐微信平臺,其中江蘇、河南、浙江等七個省份的政務微網志數量超過6000個,江蘇、浙江、廣東三個省份的政務微信數量突破1000個。超過一半的政務微網志、微信分佈在區縣以下區域。
政務微信在2014年迅猛發展,與政務微網志有所不同,政務微信借助訂閱號、服務號,更加注重“微服務”的實現。“兩微一端”成為發展新模式,微網志是淺社交、泛傳播、弱關係的平臺,微信是深社交、精傳播、強關係的平臺,根據微網志、微信的自身特點,二者相互協作、互為補充已成為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新趨勢。
基於網際網路推進政務服務已是新常態
年鑒指出,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為政府通過網站提供公共服務創造了條件。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網站在服務功能和內容建設上有了很大進步,各地方積極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探索,通過利用各種資訊化手段將服務搬上網際網路。
首先,借助網際網路開拓政務服務的新模式,積極探索便民的政務服務模式。很多城市政府網上服務事項已達到幾千項。雖然政府網站在服務實用性、有效性方面與公眾需求雖然存在較大差距,但2014年,各地政府部門正在逐漸的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服務理念,為提高公眾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不斷努力和積極探索。
其次,政務服務與網上辦事能力不斷攀升。根據公眾的需求拓展政務服務項目,擴大服務覆蓋範圍。目前在北京、浙江、廣東等地均實現並開通了網上線上政務服務平臺,構架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橋梁,為公眾提供資訊服務,實現政府資源與社會公眾共用。
年鑒還指出,大力推進政府網際網路為民服務已經成為下一步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方向。2014年,關於電子政務建設的政策力度在不斷加大。國家層面,中央在政府網站建設、政務資訊公開等方面出臺了政策文件,國務院辦公廳就加強政府系統電子政務統籌發展專門下發了文件,制定了政策,明確提出推進線上與線下為民服務相結合的發展要求,在國務院部門中有超過26個部門在2014年工作計劃中提出了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的內容;地方層面,上半年不少地方和部門做出了年度電子政務工作安排。
電子政務加快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延伸
年鑒指出,2014年是中國電子政務快速發展的一年,政務服務不斷向街道、社區和農村延伸,許多地方打破“部門條條為主”,變“專項窗口”為“綜合窗口”,統一服務事項辦理、共用辦事材料、減少人民群眾多次往返、優化流程減少申請材料、提供社區“一門式”為民服務等做法越來越普及,為民服務優質便捷逐漸普及,社會成效顯著。
同時,社區管理服務效率普遍提升,部門進入社區的工作任務全面梳理,大幅削減無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據的工作事項,將社區工作人員從繁重的行政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極大改善了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的環境和條件,社區管理和服務效率得到了普遍提升,推進了基層政權穩定和社會依法治理。
傳統工程管理體制亟待轉變
年鑒指出,當前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快速興起,移動互聯網正在滲透到各行各業,而電子政務管理模式已明顯不能適應這些新變化。電子政務項目從初設、報批、立項、建設週期過長,系統投入使用時,當初項目設計時的背景卻已發生諸多變化,導致電子政務發展在資訊化快速更疊中滯後,難以滿足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另外,我國電子政務項目長期存在有建設資金、無運維經費的現狀,系統維護經費、人員難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