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還是非理性?
- 發佈時間:2015-09-28 03:31:2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常麗君
看完了這篇文章,下次再有人責備你做決策不理性時,你就可以告訴他,你是遵守量子物理學法則做的決定。
心理科學領域正在形成一股研究量子物理學的新趨勢,不僅用它來解釋人類互相矛盾的思想,還能用它解決以往研究中許多矛盾的發現。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通訊副教授、通訊與心理生理學實驗室主管王崢(音譯)和同事們正在努力構建一種模擬人類決策過程的數學模型。他們認為,那些與人類行為最相符的方程和公理或許來源於量子物理學。
“在認知領域,尤其是在決策中,我們積累了這麼多互相矛盾的發現。”王崢説,“當事物與傳統理論不一致時,我們往往給它們貼上‘不合理’的標簽,但從量子認知的角度看,有些發現並非不合理,它們符合量子理論,符合人類行為的真實表現。”
最近,王崢和同事在《當代心理科學趨勢》和《認知科學趨勢》上發表了兩篇最新的評論文章,闡述了他們在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理論視角。
人類思維類似量子方式進行
通常人們認為,量子物理學是描述亞原子粒子如何運作的,而不是人類行為,但這種想法也並非牽強附會。
王崢解釋説,當心理學家試圖只用傳統上合理的數學模型來研究人類行為時,行為的某些方面是無法計算的。從傳統視角來看,有些行為似乎很不合理。比如,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在調查中,問題的順序會改變人們的反應。以前認為這是一種模糊的標記效應,如“攜帶效應”、“固定與調整”或數據干擾等。調查者通常通過改變問題順序的方式,以消除這些效應的影響。王崢和同事去年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證明這種效應也可以被精確地預測,並用人類行為中類似量子的方面來解釋。
新研究認為,人類的思維本質上並不符合以傳統概率論為基礎方式,而是以一種類似量子的方式進行著。量子方式讓人類在做出重要決策時面對不確定性,即使只有有限的精神資源,仍要面對複雜的問題。
但王崢也指出,他們的研究並非提出大腦實際上是量子電腦這種觀點,也不會做這種假設。有其他團隊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所側重的不是大腦的物理方面,而是如何概括出量子理論的數學規則,以深入揭示人類的認知和行為。
王崢説:“在社會和行為科學這個整體中,我們用了大量概率模型。比如我們詢問一個人做出某個行動,或某個決策的概率是多少?那些模型是以傳統概率論為基礎,源於牛頓體系的經典物理學。所以對社會學家來説,考慮一下量子系統及這方面的數學規則,也毫不奇怪。”
量子模型可處理不確定問題
量子物理學是處理物理世界中的模糊性的,如某個粒子的狀態、它包含的能量、它的位置,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只能用概率來計算。量子認知就是一個人在處理精神上的模糊事件時,所發生的情況。有時,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的感覺,在做某個選擇時覺得模棱兩可,或者必須在有限資訊的基礎上做出決策。
“大腦無法把每件事都存起來,我們對某個事物的態度不會總是很明確。但當你問我一個問題時,比如‘去吃飯怎麼樣?’,我就不得不立刻思考它,並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王崢説,“這就是量子認知。我認為,量子理論提供的數學公式符合心理學家所説的直覺。量子理論在描述粒子行為時,當然不是直覺,但用來描述人類精神上的不確定性和模糊狀態時,它確實是直覺。”
以“薛定諤的貓”為例,在這個思想實驗中,假設把一隻貓關在可能放毒氣的盒子裏,貓就有死活兩種可能,死活的概率都在我們心裏。從這個意義上講,貓是同時處於既死又活兩種狀態,這種效應稱為量子疊加。當我們打開盒子,兩種可能就不再重疊而歸於一種狀態:貓要麼是死的,要麼是活的。
在量子認知中,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策就像是我們自己的“薛定諤貓”。當我們思考各種選項,在心目中想像、推測著它們,在某個短時間內,所有選項以不同的可能性共存,這就是疊加。我們將從這些選項裏做出選擇,當我們集中在一個最優選項上時,其他選項就消失了。
用數學方式來模擬這個過程是非常困難的,部分原因是由於每個可能的結果都增加了方程的維度。比如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一位共和黨候選人要面對其他20多位候選人提出的多維度問題做出決策。而一些開放式問題,比如“你感覺怎麼樣?”有更多可能的結果和更多思考的維度。
如果用傳統的心理學方法,答案可能是毫無意義的。在許多傳統的心理學模型中,有些是互相矛盾的,沒有哪一種適用於所有情況。而用量子方法,在相同公理的限制下,人類行為中許多不同的複雜方面都能得以解釋。同一量子模型既能解釋為何問題的順序會影響人們的調查答案,也能解釋“囚徒困境”中的反常行為。在博弈論中,“囚徒困境”描述了一種人們如果合作就能得到最大利益,但實際上人們並沒有合作的情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