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産業在穩增長中大有作為

  • 發佈時間:2015-09-27 07:31: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文化消費市場熱度持續升溫。其中,既有輪番上演的電影盛宴,現代氣息濃郁的“網際網路+文化”、歌劇,又有底蘊深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民俗文化。精彩紛呈的文化大戲,不僅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預示著文化産業的巨大想像空間,也讓人看到了文化産業在穩增長中可以大有作為。

  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表現搶眼,發展勢頭迅猛。拿人氣爆棚的電影産業來説,截至今年8月30日,我國內地電影票房大盤已超290億元,預計今年底,電影票房有望衝擊400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僅為293.6億元。根據“十三五”文化産業發展目標估算,未來5年我國文化産業年均增速仍將保持在14.8%左右,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可以預期,隨著中央和地方多級文化支援政策持續發力,群眾消費能力日益強勁,文化市場日益繁榮,文化産業將會為經濟增長開闢新的空間和渠道。

  當前,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這就要求政府在穩增長中必須要有新思維,拿出新方法,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産業既與消費相連,與投資相通,又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産業、朝陽産業、創新産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較強的發展後勁,理應在穩增長中更有擔當,發揮更大作用。

  還要看到,文化産業具有高知識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徵,正在走出傳統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和影視的“小文化”,進入國民經濟的“大文化”。下一步,要依靠創意和創新,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型、高端服務業發展,促進與相關産業深度融合,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進而在穩增長、調結構中發揮文化産業的應有作用。

  讓文化産業釋放更大能量,金融支援不可或缺。這一兩年,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密集設立。據了解,僅2014年一年中就新增加51隻文化産業投資基金,PPP模式也更廣泛地引入到文化産業中來。同時,政府引導扶持資金也向文化産業傾斜。2013年,財政部、文化部安排92個文化産業項目的貼息資金4.6億元,撬動銀行貸款770億元;2014年有關部門安排6.7億元財政貸款貼息,撬動了800多億元金融資本。財政資金和民間資本的大量進入,為文化産業化、産業文化化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援,為文化産業注入更大發展動力。但這仍然不夠,還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疏通金融活水流向産業的通道,激發各路資本投身文化産業的積極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