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下的社區O2O,你且慢些走
- 發佈時間:2015-09-25 17:45: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去年以來,隨著“網際網路+”升溫,社區O2O大熱。花樣年“彩生活”成功上市進一步激發了市場熱情,一些物業企業也希望搶佔社區O2O平臺,搭上資本的快車。在24日舉辦的“2015年中國物業管理創新發展論壇”上,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以社區O2O為代表的社區經濟商業模式尚不明晰,企業切忌盲目跟風、一哄而上。同時,好的服務是物業行業立本之基,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通過資源整合滿足業主深層次和個性化需求,在此基礎上創新提升服務價值。
社區O2O被稱為打通産品服務和用戶“最後一公里”的連接點,社區經濟則是涵蓋了社區居民需求的服務體系,包括衣食住行居家生活、健康醫療、教育理財等。此次論壇上發佈的《2015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物業服務企業10.5萬家、管理規模164.5億平方米、從業人員711萬、年營業收入3500億元,較2013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今年以來,萬科、保利、中海等多家大型房企均已表示有意將旗下物業公司分拆上市。業內人士指出,房企看中物業管理業務正是由於眾多業主資源背後潛藏的巨大消費需求。
不過,也有一些人士指出,物業服務企業盈利能力普遍較差,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大量社區O2O産品只能是“燒錢”,最後多數會死掉。社區O2O對物業企業而言可能不是“風口”而是“坑口”,要警惕陷阱。
在論壇上,包括萬科集團物業事業部首席執行官朱保全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物業公司憑藉眾多業主資源深入挖掘社區經濟“金礦”看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物保寶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殷傑認為,業主的房産雖然在物業公司的管轄範圍內,但業主資源和業主數據並非為物業公司所獨有,物業公司不一定能“抓得住”。北京樂家園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魯眾指出,物業公司管理的面積規模大小不能與網際網路平臺的增值服務能力劃等號,用戶規模也不等於用戶活躍度,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用戶數量和一定的用戶活躍度,社區O2O無法實現規模經濟。
四川嘉寶資産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姚敏認為,社區O2O實際上是一個“虛擬商城”,搭建O2O平臺容易,如何經營好、實現平臺的價值卻很難。“平臺上賣的東西是不是業主想要的?能不能賣出去?這些都是運營中實實在在的問題。”姚敏説。
在論壇上,深圳彩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CEO唐學斌提出,“彩生活”將從物業管理企業轉換成網際網路公司。但他同時也表示“物業服務要基礎先行,一個不滿意的業主絕不會成為平臺的用戶。”姚敏則認為,不是所有的服務都能從線下搬到線上,必須先改造線下,才能將一些合適的線下服務搬到線上。物業管理企業在“網際網路+”時代要走的第一步,就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去改造傳統的物業服務,增強業主體驗,讓原有的物業服務更有價值,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索社區O2O。
綠城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掌法坦言,物業公司是社區經濟的探索者、搭建者和推動者,但轉型的前提是“有型”,目前社區O2O沒有形成成型的産品,商業模式還不明晰,物業公司單打獨鬥自己搞一套系統的做法既耗成本,且成功的概率很低,不如通過加盟的方式,借助萬科物業“睿聯盟”、長城物業“一應雲聯盟”等行業先行者已建立的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實現資源共用,更好服務業主。
此外,居民住房消費品質提升使得物業行業的價值凸顯。物業公司的品牌、服務品質好壞正成為消費者購房的重要參考指標.中國物業協會會長沈建忠在論壇上也指出,物業行業已步入創新發展新階段,只有“守正”才能“創新”,所謂“守正”,就是加強基礎服務,使物業保值增值,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所謂“創新”,主要也是根據業主需求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提高産業集中度。 “物業公司如果連基礎物業服務都做不好,根本沒有別的機會”。重慶新龍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斌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