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眾造假醜聞讓“德國製造”蒙羞

  • 發佈時間:2015-09-25 17:3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馬丁·溫特科恩9月23日宣佈為尾氣數據造假事件負責,並提出辭職。大眾汽車正經歷著成立78年來遭遇的最大醜聞。輿論分析認為,造假醜聞還將繼續發酵,並對德國汽車行業乃至德國經濟造成深遠影響。

  數據造假,涉及車輛1100萬

  大眾汽車操縱尾氣排放最早由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他們在實地調查柴油車尾氣排放中發現,大眾汽車的氮氧化物排放遠遠超過官方實驗室的檢測數據,有時高達30多倍。這一結果去年春天被發表在網際網路上,但沒有引起媒體關注。美國環保署展開獨立調查後向大眾汽車公司提出質詢。在幾番抵賴後,大眾不得不承認,他們在汽車控制軟體中加裝了一個欺騙性裝置,一旦發現在接受官方檢測,就啟動特別程式限制污染物排放,使其處在允許範圍內。在車輛正常行駛過程中則不加限制。

  上週末,美國環保署責令大眾召回在美國銷售的50萬輛柴油車,拆除欺騙性裝置。美國司法部也啟動了刑事調查。根據9月初美國司法部頒布的新規定,針對企業負責人的個人刑事調查將優先於對企業的犯罪調查。“德國之聲”報道認為,雖然大眾造假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美國政府可能會拿大眾“祭旗”,作為新法規的首批處理對象。溫特科恩或者其他大眾負責人很有可能會被美國司法部傳喚到華盛頓參加聽證會。

  專家指出,柴油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有毒的氮氧化物。分解氮氧化物的辦法是在高溫條件下噴射尿素溶液,但這麼做會額外消耗柴油,降低汽車的燃油能效。大眾之所以敢造假,賭的就是普通用戶不會關注到尾氣的實際排放,而更加關注汽車每百千米消耗多少燃油;政府機構檢測尾氣排放數據則只會在實驗室內進行,能被汽車控制軟體輕易感知。沒想到西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會“較真”,檢測汽車實際上路的排放數據。

  為應對這場公關危機,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溫特科恩先是發表視頻道歉,接著迫於壓力而辭職,但他拒絕承認自己對造假事件知情。不過,大眾汽車公司已承認,安裝欺騙裝置的柴油汽車遍佈世界,數量高達1100萬輛。德國媒體稱,以溫特科恩的工程師背景,他不可能對如此大規模的造假毫不知情。

  違規排放,面臨多方處罰

  美國聯邦政府和一些州政府啟動對大眾的調查後,媒體紛紛猜測大眾在美國將面臨最高180億美元的罰款。而美國環保機構的罰款可能只是開始。本月23日,德國地方檢察機關也宣佈對大眾造假事件展開初步調查,德國聯邦交通部的一個調查委員會已抵達大眾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將對涉事車輛是否符合德國和歐盟法規進行評估。此外,南韓、義大利等其他國家也開始調查大眾汽車是否在當地違規。

  醜聞曝光後,大眾汽車股價大跌30%,並拖累其他汽車公司的市場表現。除因欺詐及違規排放面臨多方處罰外,涉事車輛很可能被大規模召回,將使大眾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德國綠黨議會黨團主席安東·霍夫萊特要求大眾將所有安裝尾氣排放操控軟體的汽車召回並進行改裝。他表示,如果大眾方面不情願召回,德國政府必須對其施壓。

  不過,一些德國政治家暗示美國處理大眾公司別有用心。一名議員説,“大眾造假醜聞現在被揪出來不是偶然的,美國的經濟利益也在其中發揮作用。”德國總理默克爾則強調公開透明調查此事,並要求大眾汽車公司儘早澄清所有相關事宜。

  德國在野黨則揭露大眾造假醜聞中存在“官商勾結”。綠黨負責人批評説,聯邦政府早在7月份就已知道大眾造假事件,但沒有採取足夠措施。“我們的政治無視環保和消費者權益,在接受陰謀詭計的時候,人們眼睛都不眨一下。大眾排放醜聞不過是這一政治的體現而已。”

  信譽受損,影響難以估量

  業內人士稱,處罰和召回的損失尚能計算,而大眾集團信譽嚴重受損,對自身、對德國車企、對“德國製造”乃至對全球汽車業的影響卻難以估量。

  作為德國規模最大的企業,大眾集團在全球雇傭了60萬人,業務遍及153個國家和地區,銷售額達2000億歐元。德國媒體和分析人士表示,大眾造假醜聞將嚴重損害“德國製造”形象,危及德國汽車行業,給德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目前賓士、寶馬等汽車企業都聲明否認存在尾氣數據造假情況。但德國交通俱樂部發言人稱,大眾醜聞只是冰山一角,檢測造假在很多汽車廠商中存在,只是現在缺乏足夠證據。

  德國新聞網站“本地”的主編湯姆·巴菲爾德説,大眾代表著德國的國家形象和製造業品質。如果享有這種地位的德國品牌辜負了民眾信賴,它産生的連鎖反應不可估量。德國2013年出口的商品和勞務價值1.3萬億歐元,順差2200億歐元。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大眾造假醜聞,德國的出口將遭受打擊。

  “德國之聲”評論文章指出,“汽車是德國的金牌産業,不容有失。”文章説,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研究列舉了全球50家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其中有14家都來自汽車製造業,其中不少是德國汽車企業。德國企業在研發領域投入資金的1/3來自汽車行業。汽車行業雇傭人數達78萬人。

  德國《日報》報道説,尾氣數據造假不只是大眾汽車的危機,還損害德國其他汽車集團的聲譽,破壞了整個德國工業的形象。既然連德國汽車製造工藝的旗艦品牌大眾汽車和奧迪會靠作假來謀取出口業績,那麼還有哪個德國品牌值得信賴呢?報道警告説,“大眾汽車要是垮了,德國也就垮了。而德國要是垮了,歐洲也就垮了。”

  (本報柏林9月24日電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