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什麼要讀詩? 因為它能讓孩子“慢下來”

  • 發佈時間:2015-09-25 07:33:32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黃冉 通訊員 徐振宇

  有人説,詩歌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也有人説,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詩人。

  昨天,時代小學舉行了一場“兒童詩歌朗誦會”,讓我們聆聽了那麼多“詩人”的美妙音律。這次詩歌朗誦會,還特別邀請了兄弟學校、港澳同胞、教師家長等共同讀詩,度過了一個詩意的下午。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當稚嫩的嗓音飽含深情地朗誦著這首詩歌時,連台下的家長都眼含淚水。“詩歌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短短一百字,卻包含了真善美,能直擊我們的內心。”第六屆中國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黃亞洲説。

  為什麼是詩歌? 讀詩能讓孩子“慢下來”

  舞臺上,著名特級教師楊明明拿著話筒,誦讀著《那是一定的》,台下瞬間安靜,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楊老師身上。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孩子,對媽媽肚子裏即將出生的小寶寶的期待,渴望自己當哥哥的那天,可以保護弟弟或妹妹——“等我當哥哥的那天,我一定會保護我的弟弟妹妹。”當最後楊老師把話筒對準台下,全場同學齊聲念出“那是一定的”,氣氛很感人。

  “當孩子在讀詩的時候,他們是被真善美包圍的,他們的想像力和感受力也會不斷得到豐富,這對他們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好處。”楊明明也是讀詩愛好者,經常參加讀詩活動。

  近年來,讀詩漸漸在流行起來,從成年人到孩子都在讀詩,越來越多的讀詩小組、讀詩電臺走進我們當中。在黃亞洲看來,這是一種必然。

  “中國一直有濃厚的詩歌氛圍,五千年傳統文化中,有非常多優秀的詩歌作品,比如《詩經》。”黃亞洲説,曾經有一度詩歌被邊緣化,但是到了如今的資訊時代,交流變得異常迅速和方便,這時候,能讓我們“慢下來”的詩歌反而填補了我們內心渴望深度溝通的需求。

  “短短100字,如果放在散文裏,可能就像流水一樣消逝了。但詩歌不同,它是閃閃發光的。”黃亞洲認為,詩歌最大的魅力就是將真實的情緒蘊藏在短短的文字中,可以是對生活的熱愛,讓人覺得美好和愉悅,也可以是失望、等待,讓人聽了流下熱淚,這就是詩歌經久不衰的原因。

  怎樣的詩適合孩子誦讀?又該怎麼讀?

  説到孩子讀詩,不得不提近兩年很火的書——《給孩子的詩》,這是著名詩人北島的心血之作。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的最適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冊,一時間成為很多家長手中的必備書之一。

  北島的初衷是給自己的兒子選編“適合孩子的現代詩讀本”。他認為,詩歌教育應該從中學開始,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閱讀的源頭獲得啟迪,可謂‘正本清源’。”他曾經透露,自己的兒子會突然引用芒克的詩句:“生活多美好/睡覺!”這就是詩。對於孩子能不能讀現代詩,北島認為,應該顛覆對孩子的成見,孩子的感受力和想像力,遠比成人認為的豐富得多。保守、僵硬、分類化和模式化的“兒童文學”概念,也需要被顛覆。

  在《給孩子的詩》中,你能讀到葉芝的《當你老了》和裏爾克的《嚴重的時刻》,生老病死、愛情、孤獨,是孩子真實的人生體驗,不應該被遮罩掉。而一些歷史背景相對複雜的詩歌,則較少被選入,因為對孩子來説不夠直接。這一觀點也得到了黃亞洲的認同:“只要是正面的,符合孩子年齡段的,現代詩中也有非常多好的作品。”

  記者還採訪了幾位專家,對於如何引導孩子讀詩,他們給出了建議:

  ●家長和老師可以幫孩子精選一些詩歌,如果是一些自由詩或者內容艱澀難懂的,可以先放一放。

  ●在誦讀時,幫助孩子斷句、斷行很重要,這是理解詩歌的第一步。

  ●讀詩並不一定要嚴格要求抑揚頓挫,講究韻律,有一些古詩詞可能富有韻律,但有一些現代詩可能並不押韻,孩子只要讀出真實感情就可以了。

  ●詩歌和生活同樣重要,在讀詩的同時,也不能遠離生活,詩歌的存在可以讓我們更善於發現身邊的美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