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詩人北島 我是家中的陌生人

  • 發佈時間:2015-08-07 09:30:45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島在人生的前幾十年一直被賦予旗手的位置,壓力和誤讀都同樣的大,而最近10年得以默默整理自身。

  “遠離故鄉是忠於大地的保證”,不熟悉北島先生的人,不能明白當中的吊詭邏輯。2007年,誰也沒想到57歲的北島會在中國香港留下,北島自己也沒想到。但這又像是理所當然的,這位具有最高國際知名度的中國詩人,註定會在香港——這個漢語與英語的夾縫中倔強生長的小島——找到自己著力的基點。

  中風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

  60歲前後的北島,在香港迎來兩件大事,一是他創辦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兩年一度,成為香港乃至中國最重大的國際詩歌交流活動;二就是一場大病,禍福相倚,給予他下半生新的可能性。

  北島説中風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那一瞬間,我束手無策,由醫生決定命運”。最大障礙是語言。病後2個月左右,香港言語治療專家對他搖搖頭説,他的語言能力只有50%,不會有根本性變化。“那我只好送比薩打發日子啦。但我不信所謂科學的判斷。可以説,這是我對命運的又一次抗爭,也有對命運好奇的成分。”北島説。

  病後北島開始畫畫,尋找另一種語言,越畫越迷,他想,哪怕完全失語,還可以成為一個像樣的畫家吧。“感謝這場大病,為我打開又一片天地,讓我余生多了個陪伴。當然,寫作是我的本行,首先得面對語言的挑戰”。

  北島説,西醫沒轍了,幸好有中醫。從香港到內地,週游南北,拜訪名醫——5位大夫5個城市。“好像命運安排的一次傳統文化旅行,給我的生命補課。中醫讓我敬畏,又讓我貼近。它的神秘有如詩歌。人生的禍福,哪説得清”。3年後,北島的語言能力基本恢復,重新開始寫作了。

  寫作長詩産生巨大精神消耗

  作為詩人,北島最擔心的始終是寫作,其實追溯這場大病的緣由,除了策劃統籌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操勞外——頭兩屆,北島都是累到病倒——寫作長詩的巨大精神消耗,可能是最關鍵的致病因素。長詩《歧路行》的篇幅和主題,都是對詩人的沉重壓力,每一個字都是飽蘸心血而為。中風後,醫生告誡暫不能從事劇烈的精神活動,北島當然得遵從。

  那麼,《歧路行》還打算寫下去嗎? 北島説他之前並沒寫過真正意義的長詩,到香港後,漸漸從多年動蕩中沉靜下來,常有想寫的衝動,想弄明白過往的一切意味著什麼的衝動,在朋友的鼓勵下,他開始試著寫《歧路行》。親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漂泊的個人命運,或平行或交織,成為他新作的推動力。兩年寫了10章,大約500行。中風突發,北島的寫作被中斷——也許是長途歇腳,拉開距離,好重新調整自己吧。裏爾克的長詩《杜伊諾哀歌》開始寫于1912年,只寫了兩三首,擱筆10年,直到1922年2月,“好像一夜間猛醒,隨即在一個月內完稿。裏爾克需要等待。我也需要等待,如果足夠幸運的話”。

  取名《歧路行》用意何在?北島沒有回答,可以聯想的典故,應該是“楊朱泣歧路”——楊朱是思想家,斷不是因為亡羊而泣,而是因為亡羊的鄰人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是因為楊朱知道了大路“可以南,可以北”。現在完成的10章詩篇,越往後越見自由,想是北島以詩人之力對陷入紛紜歧路的現實的超越。

  年輕的他,曾被喚作“老木頭”,現在可以看出這木頭其實是一個老樹樁,上面長滿了青苔,也長滿密密麻麻的年輪,所以他才有資格談論“根”,願詩歌之根繼續給木頭以滋養,即便週遭的森林已經面目全非,讓他依然保存著30年前的鳥鳴清越。(據《人物》、鳳凰網)

  對話

  記者:您聽過的最好的人生建議是什麼?

  北島:上世紀70年代初,我有這麼一句格言“生活如此,命運如此”,記不住是誰説的了,很多年,對我來説,在關鍵時刻牢記在心裏。生活和命運之間構成奇妙的轉化,交匯在一起。是的,生活如此,命運如此。

  記者:您最懷念哪個年代?

  北島:還是上世紀70年代。如果按顏色分類的話是紅與黑的顏色,那是黑暗的背景中激蕩的青春血液。我至今依然感到疼痛與狂喜。

  記者:您最希望看到這個世界/國家有哪些改變?

  北島:從作家的角度來説,文學的變革,是改變過去、此刻與未來的所有大門的鑰匙。

  記者:北京在您心中是什麼樣的分量?

  北島:這麼説吧,我是家中的陌生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