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把詩歌 寫成雜文

  • 發佈時間:2015-05-17 05:46: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詩歌就是詩歌,雜文就是雜文,不要一味的混淆,更不能把詩歌寫成雜文

  詩歌是什麼?各人的感受不同,理解存在差異,筆法表達的內容相差更大。因此,基於不同人的個性化區別,詩歌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態。

  正如此,如今的詩歌也出現了不同的門派。可以説的有按年齡不同分類為60後詩歌,70後詩歌,80後詩歌,90後詩歌,而且最近的90後詩歌充滿了新鮮感,畢竟其有年齡的優勢。還有男人詩歌,女人詩歌;也有青春詩歌;以及從地域分有北京詩歌,上海詩歌,甘肅詩歌,等等;最近又有人劃分了十大門派詩歌,朦朧詩派,主流詩歌派,口語派,口語意象派,中間派,學院派,90後萌派,批判現實派,意象派,探索派。不過,如古典、浪漫,又如浪漫、現實,以及現實、超現實,還有抒情、描寫,和寫實、印象,等等各種形態,就要看你如何界定了。這些情況説明,詩歌不能簡單地劃分門派。

  但不管怎麼劃分,我個人覺得詩歌首先要表達的是一種情感,因此內容需要有血有肉。沒有情感的詩歌,或者説沒有內容的詩歌,都不能看做是詩,只能是貌似詩的一種表達,會給人帶來類似詩的力量和愉悅感。

  那麼説,余秀華的詩是不是詩?當然是詩,其表達的是她的生活,而且是自己的情和感。正因為這些,她的詩也火了,火了的與其説是詩,還不如説是余秀華的生活。

  最近我通過一個詩歌交流群,讀了一些詩。其表像都很委婉,而且還比較抽象,雖然短小,也能讀出一些內容,讀出一點生活,給人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的印象和看法。不過,就在上周母親節的時候,我又在這個詩歌交流群看到一首詩。從詩歌的寫法來説,長短句都很到位,可是卻看不清其中真正想要表達的情感。它的內容是批評那些所謂以寫詩為名當孝子的詩人,內容是:“母親節,孝子們,不要在今天的網路上渲染,媽媽忙著上不了網,看不到你的心意。不如在週日的下午,給廚房裏的媽媽打個下手,讓她體會安寧與幸福。詩人們啊,請停止你的吶喊吧,樸實的媽媽不懂得你的浪漫,多情的詩意傳達不了你的恩情。不如從今日起,每月寄走你十分之一的工資,讓媽媽忘了生活的辛酸。”

  這是一首詩嗎?它以詩歌的形式,用了雜文的手法,如果可以分類的話算做批判詩歌。但我不贊成這種將詩歌寫成了類似雜文一樣的詩。這樣的表達,一方面沒有真正寫出詩歌的真情、詩歌的真意、詩歌的內涵,僅僅是獲得一些人的認同而已;另一方面,也讓人把母親節異化,或者妖魔化,寫一首詩本來是表達對母親的愛,也是想通過詩歌讚美母親的偉大,這又何錯之有。

  可正是因為這首詩,群裏有人説,“網路裏,朋友圈,鋪天蓋地的‘母親節’快樂!母親快樂與否,我們是不是知道?説和做中間,我們究竟做到了多少?禁忌過分嘈雜,心知肚明即可……”,還有人説:“今天網上有一句話出現很多次——‘今天網上孝子真多,可惜你媽不上網’,或者類似的話。我想説的是:一,人家媽和人家的事,關你何事;二,有些詞用起來不雅;三,不要連句罵人的話都是學人家。”

  我覺得,這些話語和詩歌的確有些過分了,而且還有點過激。即便是母親不上網,看不到兒女的詩,詩也是孝心,詩歌依然是存在的,不能因為無人讀到詩歌就不存在。這些詩歌同樣表達了對母親的愛,怎麼能因為這種愛由於母親看不到就不是愛了呢。照這樣説,那些寫回憶類散文的作者,難道父母看不到,寫的就算多餘了嗎?

  這些個人觀點通過評論或者雜文表達出來,大家會覺得是一己之見。但如果以詩的形態,表達對為母親節寫詩的不滿,那就不能簡單地看做是個人觀點了。因為在我看來,這樣做會歪曲了詩歌的情誼,異化了詩歌的美感,這不是詩歌該有的好現象,更不能視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好文化。

  詩歌就是詩歌,雜文就是雜文,體例不同意味著功能不同。我們期待當代詩歌的繁榮,有更好更多符合當代特色的詩歌被人傳頌。但是,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混淆詩歌與其他文體的區別,把握好詩歌的度,別把詩歌寫成雜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