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習水:民生工程幸福千萬家
- 發佈時間:2015-09-24 05:28:0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處烏蒙山片區的貴州省習水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也是紅色革命老區,擁有人口74.57萬。近年來,習水縣堅持民生優先,以四項民生工程為抓手,財政預算支出的70%用於民生,讓群眾實實在在地分享到發展紅利。
習水縣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為重點,按照“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原則,重點圍繞教育、醫療、交通、就業、住房等,加快推進四項民生工程建設,並以園區發展為依託,加大資金投入。
2009年查出患有尿毒症的張生先,一直在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每次除了要花銷大量的醫藥費,還要支出車船費、生活費、護理費等。今年8月,張生先轉到習水縣人民醫院做血液透析,不僅在家門口享受到了醫療的便捷,還減少了4萬多元的醫療開支。
這得益於近年來習水縣實施的醫療改革,不斷引進先進醫療設備,擴充床位,緩解了貧困地區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據了解,僅今年上半年,該縣就完成教育醫療投資達2.5億元。目前,習水縣24個鄉鎮衛生院均進行了新建、改擴建,投資近千萬元新建了230多個村級衛生室。
習水縣東北部的坭壩、寨壩、仙源、雙龍、三岔河等鄉鎮,由於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制約,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狀況,2011年之前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為解決貧困群眾的致富問題,習水縣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實施集中連片開發,成立習部文化生態度假旅遊園區,以發展旅遊業為重點,促進當地群眾生活改善。
寨壩鎮友誼村村民鄧庭軍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他的部分土地被開發商收購建成了度假村,他用收購資金買了一台運輸車跑運輸,去年收入近10萬元。
2013年,友誼村依託度假村開發,採取項目建設與民生工程捆綁的形式,通過發展服務、種植等産業,帶動了全村7個村組200多戶600多人脫貧致富,解決就業100余人。
習水縣依託習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的建設,2014年新增農民就近就業1.8萬人。新增個體工商戶180家,返鄉創業就業人數增加320人,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00元。
通過發展旅遊,習部園區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美化、亮化、綠化的集鎮,農民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樓。
在小康創建示範村豐光村,創建前,路面坑洼,破舊的土坯房隨處可見。近年來,村支兩委依託高速路“四河四帶”工程,啟動雙黃公路沿線文明村寨建設,積極開展農業産業化發展,村民投工投勞。現在,房子變漂亮了,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路面整潔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鄉村美了,心裏甜了,村民更加堅定了致富的信心。今年62歲的袁大爺説:“過去,路不方便,水又少,就只能靠天吃飯。現在,路好了,水有了保障,村民致富的信心也足了。”他説,村裏葡萄園已成功註冊“美人關”葡萄果酒品牌,同時還引導大家栽種臍橙、梨子、清脆李等水果,拓寬了致富門路。
“這是我們沙溪村剛建好的籃球場,現在正在完善各種基礎設施,不久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據該鄉鄉長袁化介紹,這是鄉里修建的第5個文化廣場。
袁化告訴記者,僅2014年該鄉就投入400多萬元用於小康創建,硬化小康路110多公里,修建小水池、小水窖100多口,完成580多戶黔北民居改造,140多戶農村危房改造,實現人居收入7000多元的目標。
習水縣宣傳部部長楊松説:“今年圍繞‘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以改善水、電、路、訊為切入點,實施建設了468.4公里小康路,800口小康水窖,完工5278戶小康房,小康實現程度達81.5%,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該縣還立足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對古鎮土城老街團結社區民居進行立面改造。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進行整體包裝,而今,在土城老街的200多戶群眾,均開起了商鋪、旅館、飯店、茶房等,收入成倍增長。今年上半年,土城鎮團結社區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2萬元。
結合民生工程,習水縣還把解決農村危房改造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依託習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土城文化創新區等建設,把民生工程與就業創業、産業發展、農民增收進行統籌規劃,使群眾通過務工、經營農家樂等方式,實現就近就業、創業,確保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能融入。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習水縣共規劃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7個,目前已建成二郎鄉沿河移民點、三岔河鄉大團窩安置點、大坡典禮安置點3個安置點,實施完成了414戶1915人的移民安置。
通過實施民生工程,習水縣制定了50000人的減貧目標,目前已完成了30000人的任務,城鄉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1248元,同比增長10.6%,為確保同步小康夯實了基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