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揚州:一座與水結緣的城市

  • 發佈時間:2015-09-23 02:0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水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揚州,自古就是一座水城。應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衰,籍水而盛。因為古老揚州有豐盛的水,有世代揚州人對水的一份特別的重視、改造和利用,於是有了城堞百丈,舳艫千里,四匯五達,寶貨來集;有了三月煙花,二分明月,十里春風,千家歌吹;有了立邦之基,文明之脈,財富之源,歡樂之本。

  水孕揚州,水潤揚州,水蘊揚州,水韻揚州。

  一部揚州的歷史,就是一部江淮大地水環境、水資源的發生演變史,一幅韆鞦名城水民生、水文化的潑墨卷軸畫,一幕人與水相親相愛、鬥智鬥勇、悲喜交集、同歌共舞的經典連續劇。

  那麼,讓我們走進揚州,走進這座傳奇的水國名都;走進揚州的水,走進肩負著東南水世界禍福的水工們的故事,讓我們在人與水恩怨交織、喜樂與共、跌宕起伏而又瑰麗纏綿的雄渾激蕩與交響共鳴裏,尋覓亙古“淮海惟揚州”的朦朧倩影,聆聽大運亙韆鞦的動人吟歌,品味綠楊城郭“雲錦流淙綠到門”的妙曼韻致,感知“湯裏來水裏去”的古今治水人禦龍制蛟、裁雲翦水的執著夢想與豪邁情懷……

  在中國幾千年農耕時代的城市發展史上,揚州堪稱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的個例。它以遠離政治中心的番國郡縣弱位,鏗鏘婉轉地登上中國經濟文化前臺,當仁不讓地連續扮演了漢唐清通帶繁華的主角,幾起幾落,衰而復蘇,留下韆鞦稱道的風流佳話。這一切只能用機緣來解釋,而這個機緣的關鍵詞就是水,只因揚州從誕生起便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一片不斷滋生著魔力與魅力的水國名域。

  東南水世界

  淮海惟揚州

  揚州有記載的歷史,來自於華夏民族的一部古老典籍《尚書·禹貢》,説的是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他把東南部淮河與大海之間的廣袤區域名做“揚州”,因“州界多水,水揚波也”。需要辨明的是,禹貢記載的揚州,是一個廣闊的地理區劃概念,它包含了今日揚州在內,卻並非今日揚州。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一方面是“揚州”一名在不同時代常被用來指稱不同地理行政區劃,直到唐代以後,才成為今日區域的專名。一方面是今日揚州在不同時期也經常變換著稱謂:邗、廣陵、江都、維揚,毫無疑問,這些稱謂大都與禹貢中多水的東南大揚州,有著一脈相通的緊密關聯。

  距今一萬年前,今日揚州地界還是一個煙波乾坤,茫茫海水一直漫到揚州西南200多裏的鎮寧山脈。從大量考古發現和衛星拍攝的圖片上已經得到證實,綿長的江南山脈就是遠古時的黃海海岸線,而蜿蜒起伏的蜀岡,則是昔日的揚州海灣。

  奔騰而來的長江、淮河,在與大海的激情碰撞中,不斷孕育和誕生著肥沃的沖積平原。經過近萬年海路變遷,揚州,也一步步完成了從近海退至濱江臨淮的地理遷移過程。

  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六七千年前,揚州的土地上就出現了先民活動的身影。高郵龍虬莊遺址考古證明,生活在揚州地界的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們,已經懂得製造陶器、栽培稻作和飼養家畜了,龍虬莊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米,是我國首次發現的人工優化水稻品種,也是亞洲最古老的稻米實物遺存。周滅商後,揚州城西北郊的蜀岡上有座名叫幹邑的部落,也可以説是一個寡民小國。“水邊之岸”曰幹,依水而建、親水而居的幹邑的出現,拉開揚州域內有文字記載的人居史的序幕。

  西元前486年,在幹邑地界上誕生了第一座揚州城。最初人們不叫它揚州,而叫它邗城。2500年間,揚州這個名字,在不同朝代的行政區劃上幾經嬗變,但畢竟萬變不離其宗,並最終理所當然濃縮成為這座城市疆域的專用名稱。在這片江、淮、海水系縈繞的黃金三角洲上,凝聚著海的豐富、江的深刻、河的柔情,註定了將會有一些關於水的不平凡的人物出現以及關於水的不平凡的故事發生。

  亟圖浚治功

  往來資利濟

  《史記·河渠書》,是中國第一部水利通史,也是一部系統介紹古代中國水利及其對國計民生影響的權威性記錄。司馬遷在書中結尾處歷敘他閱歷過的江淮河濟眾多水系地區後,發出一聲令人驚心動魄的長嘆:“甚哉,水之為利害也!”古代中國向來把對於水的治理推崇為 “經世之學”、“治國安邦之學”。

  所謂“治國先治水,有土才有邦”。在揚州2500年城市變遷中,浚治利濟,始終是一根貫穿江淮地區的主線,艱難而又坎坷地穿係著憂患疊加的社會民生,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功利韆鞦名垂青史的治水人物和精品工程,為揚州水利史書寫著源遠流長的佳話傳奇。可以説,一部古代揚州水歷史,整合著韆鞦名城人水關係的全部理想、追求、智慧和經驗,濃縮著江淮民眾悲喜交集、苦樂參半的生命體驗和情感歷程。

  ●從古邗溝到京杭大運河

  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懷著借助水上交通北伐中原的蓬勃野心和滿滿慾望,從他自己開鑿的通江水路登上今日揚州地界。在江岸高地蜀岡上築城、開溝。這座邗上之城,就是揚州城的起源,這條以邗城為節點向南北伸延溝通了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溝,後來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大運河。

  從西元前486年的吳王邗溝,到西元605年隋煬帝楊廣在邗溝基礎上開出南北大運河,再到西元1293年縱貫中國南北、勾連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全線通航,這一偉大水利工程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成為人類水利史上一樁煌煌大業,開啟了華夏文明波瀾壯闊源遠流長的運河時代。

  從古老的吳王邗溝,到京杭大運河,經歷了2500多年悠悠歲月。物換星移,滄海桑田,關於這條河所發生過的無數興廢變遷,雖因典籍記載的稀缺而難以清晰認知,但畢竟仍有許多大地上、傳説中的蛛絲馬跡可供追索,許多前賢高人憑此考據出卓絕成果,如成書于清代的《揚州水道記》,週密系統地考證勾勒了揚州境內運河水道的變遷沿革;而《寶應圖經》,更是詳細地記錄了歷史上邗溝在寶應段的十三次變遷,讓今天的我們仍可建立起對於這條神奇水道的完整印象。更為重要的是,在今日揚州境內,大運河古老的源頭河段古邗溝,依舊清波盪漾,迎曦送月,與胞衣城市同呼吸、共命運。曆盡滄桑的大運河淮揚段,依然韆鞦而下從未斷航,新世紀以來,更以前所未有的賁張活力,出色肩負起江淮航運、淮水歸江、南水北調、灌溉興農的多重使命。

  ●揚州:大運河上的傳奇城市

  大運河水韆鞦流淌,鋪陳著通江達海高潮疊起的華麗篇章,締造著炎黃民族社會民生的生生不息、昌盛繁榮。也讓通江達海的揚州,一躍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而繁華的城市。然而,正如大運河能為和平年代的揚州帶來得天獨厚的福祉;也一樣為戰亂時期的揚州帶來兵火荼毒的慘痛。於是,一次次的建設、摧毀、再建設,運河揚州以水的性格裏所特有的執著與柔韌,承傳與發展著兩千多年的城市精神和文化根脈。

  唐代揚州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和水運作政管理中心。四通八達的物質在這裡集散,統轄八州的淮南節度在這裡坐鎮,新設置的江淮轉運使在這裡辦公。唐揚州城由子城和羅城首尾相連的城池,周長40華里,是當時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國內第三大都市。唐代揚州不僅成為國內水路運輸網的中樞,還是海上通道的直航港口。亞洲各地商賈在這裡聚集,外國商船運輸貨物在這裡轉机,各類來華交流人員也都要先到達揚州,才好轉往他們想去的地方。揚州已經成為一座空前繁榮的東方國際大港。

  (下轉第六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