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護城河生機重現

  • 發佈時間:2015-09-23 02:0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向家富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5月,隨著佔地面積110畝、長7公里的唐子城護城河疏浚工程的基本完工,這條在蜀岡之上沉睡了千年的古護城河,再次驚艷面世。

  唐子城處處都是寶。揚州對於唐子城的保護,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7年,唐子城被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揚州市政府發佈了保護“唐城遺址”的通告;1996年,國務院制定公佈揚州城遺址(隋-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不少考古專家認為,要明確唐子城遺址的範圍和分佈,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確定唐子城護城河的範圍和分佈,而護城河本身,毫無疑問,也是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護城河雖然以“唐子城”命名,事實上,這條護城河也是歷經朝代更疊。除了軍事功能外,唐子城護城河還有給排水、運輸功能,特別是它的運輸功能,也尤為重要。從考古發現來看,唐子城陸路交通較少,而水路交通則很發達。

  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唐子城護城河的運輸功能都發揮過重要作用。軍用、民用物資,大都靠水路運輸進入城市。而唐子城城內水系,與護城河形成了良好的溝通。可以想像,在經濟繁榮時期,唐子城護城河是一條交通繁忙、風光旖旎的河道。只不過由於歷史原因,護城河上逐漸淤積,河上築起了數十道大大小小的壩頭,河道被分隔成一段段水田、魚塘及稻田菜地等,部分河段被墓地和經營企業房屋侵佔。

  唐子城護城河疏浚工程的目的是為了盤活護城河水系,而其水源,則來自於保障河,而保障河的水源又是來自京杭大運河。為了讓護城河“喝上”保障河活水,在象鼻橋建設了提升泵站,在濠田河建設了控制閘。通過泵站提升,水依次流過東華門、北華門、西華門,最後到達雙峰雲棧,進入瘦西湖水域。由此,“保障河-唐子城護城河-瘦西湖”形成一個環形水系。

  雖然疏浚的時日不長,但唐子城護城河儼然成為蜀岡之上的一條生態廊道。而這其中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河道所在區域原有的良好生態環境。沿著護城河河岸小道騎行,或是茶園,或是苗木場,綠樹成蔭,不少樹齡已有20多年曆史。

  護城河堡城村段,曾經是揚州聞名的“花木之鄉”。堡城村人歷史上就有種植花木的傳統,有“十里栽花算種田”的美譽。堡城村的王正和,早在農業結構調整的時候,他就承包了堡城180畝“荒山”,遍植雪松、櫻花、廣玉蘭等多個樹種。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堡城人開始了花木種植,這使得堡城村從原來的北郊荒山變為“大花園”。如今,這“大花園”又恰好成為護城河的“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護城河的綠化,總體上是遵循原生態化。在此基礎上,對護城河沿岸進行景觀營造,如增加池杉、楓楊等大型喬木,增加福祿考、二月蘭等草本植物。

  唐子城護城河疏浚工程,不僅在於河道本身的清淤,還在於沿河步道和親水棧道的打造,這為市民帶來了福利。

  從漢陵苑西側的小道上山,然後穿過堡城路,再沿著護城河小道,一路騎行,可直達雙峰雲棧。全程自行車騎行約30分鐘。

  在騎行途中,你可以停下來,來到親水棧道小憩。當然,你還可以前往唐子城護城河河心島,這裡新建有兩座風格不同的倣唐鬥拱四角亭。這唐代樣式的木製鬥拱,與周邊的唐城遺址風貌融為一體,讓人體味到歷史的厚重感。

  唐子城護城河的疏浚,改善了這裡的生態環境,揚州“鳥家族”第二百個成員田鵐就是在唐子城護城河發現的。當時,鳥友杭德泉在河邊拍攝水鳥,發現了田鵐。鳥友們還在這裡相繼發現了鶴鷸、林鷸、黑翅長腳鷸、赤膀鴨、白鷺等多種鳥類。

  唐子城護城河穿過堡城村和雷塘村,兩村交界處,有一座橋,當地村民叫它“尹家橋”,因橋頭莊上居住的村民尹姓較多而得名。不過,橋上刻著的名字卻是“迎駕橋”。尹家橋為什麼叫“迎駕橋”呢?

  原來,這裡流傳著一個民間傳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候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只好以行乞為生。有一天討飯到揚州北門時,被元朝廷派兵追趕,朱元璋嚇得直往北跑,一直跑到堡城,趁無人之機偷了一頭牛。當他把牛牽到尹家橋時,一位農夫急匆匆奔來,跪在他面前説:“真命天子在上,您牽的牛正是我家的。”朱元璋忙問:“你怎麼知道我是真命天子的?”農夫告訴他:“是南面堡城十字街上一位叫劉基的測字先生告訴我的。”朱元璋一聽,忙把牛還給了農夫,轉身就往南找測字先生去了……

  明開國後,朱元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此事,人們把農夫下跪的尹家橋就改名為“迎駕橋”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