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工的兄弟姐妹建一個“家”
- 發佈時間:2015-09-15 05:45:1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北京平谷區張辛莊,有一個同心創業培訓中心。中心由一座廢棄的小學改建,兩排平房之間的空地上,茄子和豆角苗長勢喜人。每間教室的外墻上,都寫著中心創辦人孫恒喜歡的格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熱愛勞動,樸素生活,腳踏實地,胸懷天下,塑造自我,服務人民。這也是孫恒這名打工歌手10多年來的心得。“我希望搭建一個文化教育平臺,讓工人在平臺上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孫恒説。
今年40歲的孫恒在北京外來打工人群中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1998年,23歲的孫恒辭去河南一所中學的音樂老師工作,帶著吉他,卷上鋪蓋,坐著農民工專列到北京闖蕩。他做過推銷員,當過搬運工、送水工。1999年,懷揣夢想的孫恒背著吉他,走遍全國10幾個城市,以演唱為生。在行走中,這名“打工歌手”漸漸明白了現實的殘酷,這正是孫恒創辦培訓中心的起點。
為了生活,孫恒每晚都會去建築工地唱歌掙錢。在這裡,他看到了勞動者生活的艱辛與樂觀的精神。2001年冬天,天津科技大學的學生社團去工地慰問工友,孫恒也跟著去了。他看到工地上50多個工人擠在一個簡陋的工棚裏,有的工友連被褥都沒有。站在工棚裏,孫恒彈起吉他,大聲唱了起來,工友們由鴉雀無聲到掌聲如潮,最後乾脆一起唱起來。孫恒説:“看到他們那麼開心,我意識到,他們需要歌聲,我也需要那個舞臺。”
2002年“五一”期間,孫恒和三四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創辦了“打工青年藝術團”,開始了工地義務演出生涯。兩年時間,孫恒和夥伴們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工地義務演出100多場次,觀眾有2萬多人。
孫恒認為,那些80後、90後的新生代打工青年從農村老家來到城市,離開父母離開親人,失去了社會關係,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無助,“我想在城市為千千萬萬打工的兄弟姐妹們建一個家,建一個社會支援網路”。
孫恒用3年時間做調研,訪問了100多名年輕工人,問他們將來的打算,得到的答案是“回不去的家鄉,待不下去的城市”,因為他們不會再回去種地,在城市生存又很艱辛。孫恒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有兩個重要的社會缺失:一個是普遍的精神文化的迷茫。“一個人沒有方向、沒有信仰、沒有目標,他的人生就會處於一種困境當中,一個群體也是一樣”。第二個社會缺失,就是缺乏社會支援。孫恒説,為新生代打工青年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是創辦培訓中心的初衷,給他們提供一個文化教育機會,同時也提供一個社會支援網路。
2009年,孫恒創辦的培訓中心開班了。一年開兩個班,每個班6個月,是全脫産學習,吃、住、學習、生活都在培訓中心。在為期6個月的時間裏,這些學員不僅要學習電腦維修和軟體使用等知識,還要學習包括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説在內的一系列社會文化課程。孫恒説:“學校通過每天的課程、勞動、分享,讓工友們看到更多可能性,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同時希望學員能把公益精神發揚光大。”
目前中心有19名學員,其中4名是高中畢業生,其他是小學畢業。來自西藏的姑娘拉珍説,當別人介紹她來培訓中心時,她不信有這樣的好事:“我一個小學文化水準的人也能來到這裡學習,真是太幸運了。”
讓工人免費來這裡“充電”“補氧”,這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為使培訓中心長期堅持下去,3年前,孫恒在平谷租下30畝地,建起“同心農園”,在裏面養了800多只雞鴨鵝。學員用勞動換學習,每週要拿出一天時間參與農園的勞動,用農園的收入支援培訓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5年多來,同心創業培訓中心已經接收了200個來自農村的青年。孫恒創辦培訓中心的事情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援。今年4月29日,“星巴克全球服務月”北京站活動就選擇在這裡展開。星巴克全球總裁凱文·強生和200多名員工志願者來到同心創業培訓中心和同心農園,種植桃樹和蔬菜瓜果。孫恒和4名培訓中心學員演唱了他自己創作的歌曲《我們理想終將實現》:“不怕艱險、堅定信念,我們的理想終將實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