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鋼鐵市場低迷催生並購遐想

  • 發佈時間:2015-09-15 02:31:1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鋼鐵

  新京報訊 (記者趙毅波)在鋼鐵價格持續低迷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令鋼鐵行業迎來一股新風。新的兼併重組預期之下,鋼鐵行業能否浴火重生備受關注。

  鋼企業績下行加劇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鋼鐵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以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準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為標誌,中國鋼鐵工業迅速與世界水準接軌。

  1996年,中國粗鋼産量首次超過1億噸,佔世界鋼産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産鋼大國。

  特別是到上世紀末,以沙鋼、海鑫為代表,民營資本相繼進入鋼鐵行業,帶動中國鋼鐵産量急速增長。而伴隨著房地産、基建等行業的迅速擴張,中國鋼鐵行業在新世紀迎來黃金十年。

  2014年,中國粗鋼産量達到創紀錄的8.227億噸,約佔全球産量的一半。

  然而,持續高速的産能擴張之後,鋼價不可避免的走低,在管理水準依然落後、環保和資源壓力持續加大的時候,鋼鐵企業、特別是生産方式仍然比較落後的國有鋼企陷入空前困境。

  據中鋼協數據,2014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降幅16.2%,今年上半年降幅更是超過去年全年的降幅。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

  即便鋼鐵市場急劇下行,但資本市場上對鋼鐵炒作仍然不斷,上半年上市鋼企的股價一路飆升,其原因正在於,投資者認為,鋼鐵企業業績下行,兼併重組的可能性在提高。

  兼併重組能否拯救鋼鐵行業?

  新發佈的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提高了對商業類國資保值、增值要求,鋼企資本運作的可能性繼續加大。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市場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表示,在中央的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發佈後,低效率國有鋼企如何退出行業將備受關注。面對破産壓力,他們在重組中很難對高效率的企業提出更高的要價,很容易被對方兼併。

  鋼鐵領域資深專家曾節勝對新京報表示,鋼鐵行業目前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中央的確發了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督促國企兼併重組,但社會資本對國有鋼企的觀望情緒還比較濃厚,國有鋼企未來還必須要通過市場的考驗才能一見分曉,在行業大洗牌當中,一些國有鋼企甚至可能走向破産。

  據新京報記者梳理,截至昨日開盤前,A股市場有大冶特鋼新興鑄管柳鋼股份沙鋼股份、金州管道等5家上市鋼企處於停牌當中,多數為籌劃重大資産重組,前三名均為國有企業。

  “市場上關於國企改革概念的炒作只具有短期效應。改善國有鋼企管理機制,提高企業效率,這不是短期內可以見效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同國有鋼企的改革成功概率並不一樣,只有在改革確實産生正面效果之後,在資本市場上的長期支援效應才會顯現”,江飛濤説。

  【人物】 30年老員工眼中的首鋼

  在過去的30多年間,首鋼經歷了國企改革的每一階段,曾因改革而走在前列,現在,首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最大的項目,而每個首鋼人的人生也與首鋼的命運絲絲相關。

  “人們都説我的工作與首鋼二煉廠的生命同始同終”,季女士説。

  負責冶金化驗的季女士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首鋼,一直從事的是冶金化驗業務,從開爐的第一批鋼到關廠的最後一批鋼,季女士在她的職業生涯中經歷了首鋼二煉廠的誕生到結束。

  四年前,首鋼外遷,季女士以買斷工齡的形式退休了。

  談及首鋼過往輝煌,季女士顯得有些激動,“(19)80-90年代那時候,首鋼發展非常快,工資和福利待遇都令首鋼人非常驕傲。”

  另一位二煉廠的員工趙先生也對記者回憶道,“(19)85-95年這十年是公司發展最快的時期。這一階段的首鋼領導人抓工作比較好,在改革上走在全國前列,比如承包制改革。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援也比較多。”

  80年代初從北京鋼鐵學校畢業後,趙先生自然而然進入了首鋼,分配到二煉廠工作,此後一直從事基層管理崗位。在首鋼外遷的背景下,將於2019年退休的他因為年齡和身體的關係,沒有選擇去河北,而選擇了留在北京,“以前是搞發展,現在是留守”。

  季女士和趙先生都對首鋼的未來抱有信心。

  “從我個人工作來看,而且再加上仍然留在首鋼一些徒弟的消息,首鋼現在對市場需求關注得比較大,未來肯定還是挺有前途的。”季女士説。

  關注時政新聞的趙先生表示,“目前鋼鐵行業産能太大,未來隨著國家大政方針的出臺,鋼鐵行業還會繼續壓縮落後産能,尤其是河北的老産能。但首鋼在河北都是新建的工廠,在技術和環保上都有優勢。”

  新京報記者 趙毅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