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汽車售後:資本退潮 誰裸泳?

  • 發佈時間:2015-09-14 09:31:1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久前,到府洗車服務平臺“車8”發出通告,稱由於業務調整將停止到府洗車服務,此時距離該平臺加入“洗車大戰”的時間僅過去了6個月。事實上,在它之前,已經有一批汽車服務平臺相繼“倒下”。由此可見,汽車售後市場正在逐步回歸理性,而該行業的洗牌整合期也悄然來臨。

  資本狂歡背後的暗潮涌動

  在銷售端不景氣的背景下,汽車售後市場的發展空間彌足珍貴。今年1月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了《2014年中國汽車售後市場連鎖經營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汽車的售後市場規模已達6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根據預測,到2018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事實上,早在該報告發佈之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打車、代駕、拼車和到府洗車等創業公司,而在汽車的維修保養、租賃以及二手車交易等領域也出現了新的競爭者。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獲得融資的汽車售後服務項目達60多個,總金額超過了百億元。

  2015年,該行業的投資熱度持續保持。據易觀智庫統計,2015年1月~3月,關於汽車售後市場的投資融資項目共有15個,維修保養類項目佔40%,用車類項目佔60%。易觀智庫分析認為,維修保養類項目和用車類項目在資本市場上齊頭並進,表明市場已進入白熱期。

  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況下,大量的創業項目在市場重壓之下也開始“招架”不住了,很多公司在尚未探索出有效的盈利模式之前就已經被清出市場。

  巨頭來襲何處安身

  在汽車售後市場的眾多領域中,用車市場是最先“火”起來的,也是最先被“洗牌”的。曾經,投資者瘋狂地助推該領域成長,但在“速生”背後,打車軟體也像當年的團購軟體一樣,在廝殺過後所剩無幾。

  2013年被認為是打車軟體的“分水嶺”。據媒體報道,2013年國內打車軟體“死亡”數量達40多家。當時,在騰訊和阿裏兩大巨頭的撐腰下,市場進入激烈的競爭階段,很多企業在不懈努力與拼命掙扎後依舊血本無歸。事實上,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這些倒閉的創業公司並非是自身發展出現了問題,而是被大金主清出場的。

  2015年2月,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兩家企業實現戰略合併。此後,通過打車業務及專車業務,滴滴快的掌握了大量的用戶出行數據,並在短時間內相繼又推出了順風車服務、代駕服務及巴士服務。至此,用車市場的基本格局已定,其他的小型創業公司很難涉足其中。

  “燒錢”背後的盈利模式何在

  巨頭的加入反映了該行業前景廣闊,也透露了這些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存在缺陷。

  就到府洗車行業來説,全國工商聯汽摩配商會改裝委秘書長韋嘉誠曾向記者表示,到府洗車服務存在很多問題和缺陷。比如把車漆磨損了怎麼辦?遭到物業阻攔怎麼辦?怎樣控製成本?如何獲得有效的盈利?這些問題的解決前景都不容樂觀。因此,在對到府洗車模式進行評估之後,一些投資公司相繼宣佈,對到府洗車項目啟動退出機制。

  隨著“車8”“雲洗車”等平臺相繼倒閉,到府洗車業務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了更多的質疑。因為雖然“0元洗車”“1元洗車”等宣傳活動幫助到府洗車平臺吸引到了一定的客戶,但是“燒錢”過後如何運營則是一個關鍵而難以解決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到府洗車雖然看上去很“火”,但實際都是“坑”。這是一個極其看重線下運營經驗的領域,在盈利前需要經歷漫長的市場培育期,需要依賴資本的持續投入才能存活。

  事實上,眼下到府洗車遇到的困境,正是眾多汽車售後市場創業項目面臨的問題。

  其他平臺核心競爭力不強

  不久前,易觀智庫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將汽車維修保養服務電商分為電商自營型平臺(如途虎養車網、養車無憂等)、到府服務型平臺(如呱呱洗車、E保養、卡拉丁等)以及導流型平臺(如典典養車、養車保等)。

  對於這3類平臺的盈利模式,易觀智庫分析指出,如果説自營型平臺涉及5個産業環節,那麼到府服務型平臺和導流型平臺僅涉及2個環節。而涉及的産業鏈環節有限,則意味著其可以挖掘的盈利點也較少。

  相關人士表示,售後市場本身是非常依賴“線下”市場的,需要線下服務具有把控能力,而導流型平臺和到府型平臺對線下服務的把控能力較弱,與維修保養自營型平臺相比,其盈利模式更加堪憂。

  (原載《中國汽車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