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事之秋 難民潮考驗歐洲

  • 發佈時間:2015-09-14 09:31:0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由於過去幾個月,從地中海中、東部以及巴爾幹西部非法入境者急劇增加,如何消化難民潮成了歐洲各國的難題。9月10日,歐洲議會壓倒性地通過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出的緊急難民安置計劃,紓解歐盟邊境國家面對涌入大批難民潮的沉重負擔。但對於歐洲各國以及難民問題本身而言,這絕不只是分配難民的數字難題。這波難民潮的衝擊愈演愈烈,考驗著歐洲國家的應對能力,還衝擊著歐盟的團結和經濟復蘇前景。

  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400萬敘利亞人逃往國外,是25年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目前,敘利亞的局勢依然不容樂觀,恐怖主義武裝“伊斯蘭國”若繼續推進,敘利亞難民人數可能還將繼續增加。

  難民遠離戰火紛飛的家園,開始北上,試圖進入北歐境內。此前,歐洲各國曾一度封閉邊界、拒絕洶湧而入的北非難民,但一名敘利亞溺死男童的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形勢似乎正在扭轉。

  德國率先表現出的接受難民的態度廣受外界稱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德國在接收難民數量上,遠遠走在其他國家前面,德國民眾對難民的歡迎態度也有目共睹。

  歷史因素是德國對待難民問題的一個重要出發點,鋻於德國有過黑暗的戰爭以及大屠殺的歷史,所以被認為他們有義務幫助難民。除此之外,經濟問題也是德國的考量之一。德國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極低的國家,若無移民,每年德國人口將減少20萬以上。《環球時報》報道,德國學者林德爾指出,德國認為入境難民有助於穩定德國人口數量,填補勞動力市場空缺。

  德國政府認為,數年後,難民所在的國家會恢復和平,他們在德國只會停留數年。然而也有媒體指出,德國要小心的是,這是否會演變成現代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德國正努力完成歐盟委員會指派的難民攤派計劃,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中東歐國家仍反對強制攤派,這些國家的不滿與擔憂也需要被傾聽。

  對於這些中東歐國家,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宗教因素。東歐國家比西歐存在更單一的文化,在波蘭、捷克登記信奉天主教的人居多,民眾擔心,難民中的穆斯林群體難以與本國居民融合。《環球時報》報道,在匈牙利,認為難民“危險”的人就佔到2/3。東歐國家比西歐國家更擔心恐怖主義,擔心大批穆斯林到來會埋下安全隱患,讓本民族文化受到衝擊。除此之外,大批難民的突然涌入,對一國的經濟也是極大的挑戰。

  而一些政府也擔心這些難民的“真實性”。匈牙利政府認為,部分難民只是想要到德國等發達國家尋求“德國式”生活的人,是移民而不是難民。

  難民希望往發達國家遷移,其中卻不包括美國。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沒有讓難民選擇橫渡大西洋進入美國,美國的法律也規定,大約需要經歷3年的層層審查,才能最終確定難民是否有資格申請前往美國,而這個漫長的等待通常早已耗盡了難民的所有耐心。

  同時,美國的民意也不太支援難民入境。參加總統競選的特朗普在提出遣返1100萬名非法移民後,支援率一度飆升。

  奧巴馬政府備受指責,因為在西方發達國家的軍事打擊之下,雖然扳倒了“獨裁者”格達費,但利比亞人民並未迎來想像中的美好未來,而是經歷著長達數年的動蕩;西方挑起的“阿拉伯之春”,則讓整個北非失去了控制。

  即便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美方打算明年多接收5000名難民,依然被指責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做派。

  敘利亞危機能否真正出現轉機,還要等到9月底第70屆聯合國大會召開時,屆時將是8年來普京再次訪問美國。有分析指出,駐俄羅斯的歐美外交官透露,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美已開始新一輪對峙。目前已經有跡象表明,俄羅斯開始軍事介入敘利亞危機,俄美在敘利亞的角力也隨之升級。

  9月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宣佈,將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採取行動。除法國外,英國議會可能于10月就授權轟炸敘境內“伊斯蘭國”目標一事進行投票。

  以暴制暴,英法再度考慮動用軍事手段,這樣的邏輯和行為能否奏效,值得懷疑。因為北非的動亂,一開始就源於西方國家的軍事干預。

  無論歐盟領導人出臺怎樣的應對措施,目前的難民危機一時半會兒都不會消失。也許只有祈禱世界和平,才能真正減少産生難民的土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