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民用種把道關
- 發佈時間:2015-09-14 03:32:1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蔚萍
又一批新品種通過審定了,又一批老舊品種退出了,如同人體的新陳代謝,由於不斷有新品種進入,老舊品種被淘汰,種子市場充滿生機。
隨著新品種登堂入室,品種審定制度再一次進入人們視野。長期以來,堅持審定制度與實行品種登記制度的爭論一直存在。農業部種子管理局有關領導曾多次表達過堅持實行品種審定制度的觀點,他們認為,為什麼要搞審定制度,那是因為糧棉油不能失控,什麼樣的品種可以進入市場,品種的等級都應由國家説了算,如果由企業説了算,以目前企業的誠信度和農民的辨別度還達不到,農民希望的是政府告訴他哪些品種好,哪些品種不好。
其實這樣的主張並不只是“官家”有,民間也有。在採訪中,很多農民都表示市場上品种太多,他們難以取捨,如果有國家替他們把關,他們就省心多了。江蘇東海縣桃林鎮關汪村的小麥種植大戶彭支松就是這種觀點的代表,他對記者説,他覺得品種審定制度很有必要:“國家審定了的肯定是合格的、有品質保證的。”彭支松種了一千四百多畝地,他選的種子是“濟麥22”和“煙農19”,之所以選這兩個品種,彭支松説這是“通過審定的正規店裏的正規貨,種了有保障,心裏踏實。”
農民這種樸素的想法經銷商也有,吉林省富民種業有限公司經理張富民非常興奮地向記者報喜,他培育的“富民58”剛通過省審,這下,大旱之年不空桿的“富民58”有了合法身份證,連同他公司另一售賣品種“良玉99”銷路都很好。張富民説,如果沒有審定,那市場就從根本上失去了監管,這樣對企業也不好。他表示自己店裏賣的都是經過審定的合法種子,“現在違法的成本高代價大,周圍原來有賣未審種子的現在也不賣了。農民選正規種子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了。”
未來一段時間內至少是現階段,品種審定制度還無可替代,儘快使其完善,讓農民選擇新品種更安全、便利尤為緊要。種子協會秘書長李立秋説,把審定的目的定位在用種安全上,改革管理辦法和標準,減少審定作物類型是應該堅持的,這些在種子法修訂草案中都有提及。對相鄰的生態區域或不相鄰但生態相似的區域引種應簡化手續,寬路放行,這方面京津冀三省市聯合,一處審定三地共用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除了地域方面的問題,品種審定時間過長也是人們對這一制度不滿意的地方。著名育种家李登海就深有感觸:去年修改後的審定辦法規定,品種審定程式為第一年預試,2~3年區試,第四年生産試驗,第五年下半年才能批准,過了生産期只能第六年生産,第七年才能種植。這與國家要求我們多出成果、快出成果顯然不符。張富民覺得審定制度應該更合理化,最重要的就是縮短年限,否則雖然通過審定但是品種已經落後。所幸這次人大議案建議取消預試直接區試,區試表現好還能增加設點,如此將可以加快審定效率。
對於品種退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不僅必要而且應加大力度。品種適時退出對凈化種子市場,保證農民安全用種都大有益處。目前農業部和各省都加大了品種退出力度。在清退有缺陷品種方面,江蘇、湖南等省都有較大動作,去年湖南對西瓜、辣椒品種進行大田普查,及時退出西瓜品種6個,辣椒品種11個。江蘇今年提高主推品種覆蓋率,對“太湖糯”等122個主要農作物品種實施退出,其中21個在生産上尚有少量面積的品種將於2017年退出市場。
新品種不斷出現,讓農民選種餘地更大,老舊品種退出,讓農民選種更安全有效,在雙保險的保護下,農民的生産安全,切身利益更有保障,還是那句話,農民用種安全了,糧食安全生産就有保障了,社會的基石就穩固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