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因組挖掘”4年“掘出”19種新産品

  • 發佈時間:2015-09-11 01:30: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常麗君)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厄本納—香檳分校通過學校網站發佈消息稱,該校一個生化研究團隊通過“基因組挖掘”(Genome Mining)技術搜尋了1萬種細菌,僅用4年時間就發現了19種前所未知的天然磷酸鹽新産品,每種都有望成為有潛力的新藥,其中之一已確認可作為抗生素。

  負責這一研究的微生物學教授威廉姆·麥考夫説,磷酸鹽豐富多樣,是天然的信號分子,在醫藥和農業領域非常有用。它們有很強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除雜草等。

  天然磷酸鹽産品有很大的藥用潛力。另一位負責人、該校化學教授威爾弗雷德·范德東克説:“在以往已知的20種天然磷酸鹽産品中,兩種已經商用——一種作為臨床抗生素,另一種是除草劑,還有一種可用作治療瘧疾。目前還在臨床實驗。”

  博士後研究員朱丘三(音譯)利用基因組挖掘技術篩查了1萬種放線菌菌株的基因組,篩選出278種菌株。它們含有生物合成磷酸鹽的關鍵基因——pepM基因。麥考夫説,有了這種基因,意味著你就能製造天然磷酸鹽産品。研究人員對這278種菌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發現其中19種菌株的磷酸鹽組是過去沒出現的全新結構,幾乎將現有的天然磷酸鹽數量增加了一倍。其中一種被稱為“Argolaphos”的新結構在抵抗鼠傷寒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3種病菌方面效果最好。

  在人類藥物中,有2/3直接或間接來自生物合成小分子。但最近幾年,由於成本高、重復發現不斷增加等原因,這一領域的研究有所衰落。新發現表明,之前只同時篩查幾種微生物的基因組挖掘技術也可以大規模使用,以加速藥物發現過程。

  總編輯圈點

  合成小分子是制藥業最核心的技術之一,但這一直是一個充滿苦難的漫長過程。研究人員往往要在實驗室中殫精竭慮才能完成目標。本文的新技術可以加快小分子合成的效率,在包括藥物研發、化工製造在內的廣闊領域裏都有巨大潛力,甚至於將給現今的有機化學觀念和技術帶來一定衝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