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烏魯木齊天藍了,阿克蘇水清了

  • 發佈時間:2015-09-11 01:30: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天山南北綻新顏·科技記者看新疆

  8月的烏魯木齊,天空湛藍而遼闊。不遠處是綿延的天山山脈。在明媚的陽光下,博格達峰的雪頂清晰可見。

  2014年,烏魯木齊市空氣優良天數達310天,優良率達85%,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水準為“中上”。可誰能想到,2001年,烏魯木齊被列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此後多年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中排名倒數第一。

  對此,自治區黨委常委、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是這樣描述的:烏魯木齊是個山窩子,地勢狹長,三面環山,逆溫層厚達一公里,採暖期長達6個月。那時可以説是“暗無天日、煤味嗆人”;“不但雪是黑的,連麻雀也是黑的”;一件白襯衫穿了半天,就已經黑得不能再穿了。

  “經過治理,現在天藍了、雲白了,孩子也敢玩雪了!”朱海侖高興地説。

  成為全國首個“氣化”城市

  烏魯木齊的空氣品質有如此大的逆轉,關鍵在於2014年燃煤鍋爐全部“煤改氣”。在華源熱力公司,老的燃煤鍋爐停下熄火了,旁邊是嶄新的燃氣鍋爐。華源熱力總經理彭軍説,暫時保留燃煤鍋爐是以防萬一而備用的。

  “煤改氣,一立方的供熱成本上漲了1.36元,去年政府補貼了0.8元/立方。老百姓交的暖氣費依然是22元/立方,沒有漲價。”華源熱力支部書記陳建飛説。

  不但不提價,為提高供熱服務品質,實現單位面積能耗和運作成本最小化等,華源熱力率先引進IDH智慧熱網監控新技術,實現從熱源生産到換熱站,用戶終端供熱量和用熱量的“可調、可控、可計量、可遠傳”。“每家每戶溫度都能調控,冬天不低於20攝氏度,但又能保證不是太熱,不浪費。”彭軍説,使用該技術制定的供熱運作調度方案,節電率超過30%,較原系統節能效率提高5%左右,還提高了居民的滿意度。

  “在大氣污染治理上,我們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朱海侖説,坑口煤礦的煤賣60元/噸,即使運到烏魯木齊也才100元/噸。燃煤供暖比天然氣供暖便宜很多,哪個單位後改,相關的利益很大。因此,政府痛下決心,一年內所有鍋爐都必須“煤改氣”。各方都沒有扯皮、推諉,按時按期完成。

  據統計,烏魯木齊拆改1.7萬台燃煤供熱鍋爐,新建710萬台1.18萬蒸噸天然氣鍋爐,主城區清潔能源供熱面積達1.67億平方米,中心城區實現清潔能源供熱全覆蓋。2013年底,有著60年曆史的新疆第一座火力發電廠葦湖梁電廠正式關停,隨後其他四大電廠也陸續“煤改氣”。如今,烏魯木齊已成為全國首個“氣化”城市。

  主要污染物減排強度列全疆第一

  除“煤改氣”外,烏魯木齊還以大型工業企業為重點,提高企業污染防治水準;以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為重點,大力整治機動車尾氣污染等。朱海侖説,在治污機制中,“八個一律”可謂“治理鐵律”,即在城市南北主要風道上一律不安排工業排污企業,所有工業企業一律採取最嚴格環保措施,所有新建建築一律採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熱,所有工業企業一律不得保留和新建自備電廠,所有進入主城區的機動車一律達到環保排放標準,所有燃煤供熱設施一律改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所有中心城區污染企業一律限期關停或搬遷,所有企業一律實行最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

  烏魯木齊市環保局副局長邱勁松説,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烏魯木齊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五年累計投入資金454億元,實施工業企業減排、能源結構調整、環境綜合整治、環境能力建設等126個重點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加大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五年來累計減煤1200萬噸、減排大氣污染物23.9萬噸、削減水污染物2.8萬噸,主要污染物減排強度連續三年位列全疆第一,四項主要污染物中已有三項提前完成了“十二五”減排目標。

  環境整治讓臭水變清流

  除大氣環境明顯好轉外,新疆的水和生態環境品質也大幅提升。南疆重鎮阿克蘇市因水得名,維吾爾語意為“白水城”。多浪河橫穿阿克蘇城,世代居住在沿河兩岸的維吾爾族老鄉常年在河邊洗羊皮,致使水質受到污染,大批胡楊林枯死,沙塵暴屢屢發生,生態環境逐年惡化。

  為保護生態環境,2006年,多浪河改造工程啟動。拆遷安置近4000余戶,解決50000棚戶區居民的居住問題。在西域廣場,原先河道兩邊破舊的棚戶區已變成了高樓林立的現代居民小區;又臭又臟的水溝成了水韻靈動、清澈流淌的河流。河邊還營造了白水路、姑墨亭、樂舞廣場、多浪文化廣場等主題公園和文化廣場,市民在這裡散步休憩,觀看古老的龜茲壁畫,在綠樹花叢間載歌載舞、歡聲笑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