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樓:傳統百貨的另類生存之道
- 發佈時間:2015-09-11 00:31: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把顧客當朋友、不搞促銷、可無理由退貨、不吃供應商回扣、不拖欠貨款、員工收入不與營業額掛鉤、節假日休息讓同行多賣貨、七千余名星級員工持股享受分紅……創始於河北省黃驊市的信譽樓著實是一個“商業另類”,31年間把一家縣城小賣場發展成擁有18家連鎖店、年營業額64億元的大型百貨集團。
信譽樓顛覆了“利潤最大化”的傳統思維,它堅信“一心賺錢的路越走越窄,最大贏家是那些從一開始就切實為他人著想的人”,此謂“大商不姦”。
“敬天益人悅己”,70歲的創始人張洪瑞身後這幅字是他的信條,也是信譽樓的成功商道。
“無論什麼、無論怎麼”都能退
“顧客就是上帝”——廣大商家長久奉行的“真理”在信譽樓1984年創辦之初就被否定了。信譽樓創辦人、老董事長張洪瑞認為,“買賣關係不是上帝與子民的關係。商家為了討好上帝,可能不擇手段。”
信譽樓售貨員的稱呼是“導購員”。稱呼不同,站位與目標迥異。導購員把顧客當作最親近的朋友,任務不是推銷商品,而是幫顧客挑選最合適的商品;收入不與營業額掛鉤,而是與公司評定的星級相關。
記者在信譽樓黃驊店遇到一件“怪事”:一名顧客家的太陽能上水總成漏水,導購員憑經驗判斷,可能是水龍頭壞了,建議顧客不必換一整套上水總成,先買個新水龍頭試試。第二天,顧客專門嚮導購員道謝,“就是水龍頭的問題,謝謝你幫我省錢。”
信譽樓嚴把進貨品質,所有商品合理加價,拒絕高利誘惑。有一次,泊頭店主管問張洪瑞,“有人想供應茅臺酒,價格比正常渠道低不少。因為不是正規渠道,如果經酒類專賣部門鑒定是真貨,公司允許經營嗎?”張洪瑞斷口否決,“如果允許經營,業務員將把心思放在到處找便宜事上去。這批酒是真的,但不能保證以後非正規渠道的酒都是真的。”
信譽樓一年到頭都不搞促銷,對一些廠家促銷的商品,信譽樓會給顧客“潑冷水”。信譽樓黃驊店一個化粧品櫃檯有促銷海報,在海報的下方用大字提醒“廠家促銷,謹慎購買”。信譽樓曾有一名員工,喜歡搞創意、出奇招,打出“毛線跳樓價,揮淚大甩賣”。張洪瑞一把扯下來,“這樣的能人信譽樓用不得。”他認為,促銷使很多不想買的顧客經不起誘惑,買回去或許根本不需要,這是誤導消費者的不誠信行為。”
很多百姓喜歡在信譽樓購物,因為可以“無理由退貨”。信譽樓認為,“大多數顧客購買商品是為了用而不是為了退,借機佔便宜的人少之又少。”信譽樓在1986年在全國首創“售貨信譽卡”,一直實行到現在。顧客憑卡就可以“無理由退貨”,而且退貨比買貨更方便,同時有買貨和退貨的顧客,導購員要優先接待退貨顧客。
記者在信譽樓親自體驗,“無論什麼、無論怎麼”都能退:褲子開線了,可以退,也可以縫補,還能得到一二百元補償金;電視機買回去能退,一位顧客買了一塊價值萬元的手錶,戴了一年照樣給退;一位女士買了條白褲子,幹洗時不慎染色,照樣可退;鞋子買回去卡腳,收取一定折舊費後能退;化粧品打開包裝能退;甜瓜苦了、山竹爛心、核桃空殼都能退,甚至一個蘋果只要沒吃都能退。2014年,信譽樓18家店的退換貨接待處共受理25萬人次退換貨,造成750萬元損失。
這很容易給人一種印象:張洪瑞“不會做生意”。但信譽樓認為,因為品質問題退貨説明沒有把好進貨關,鞋子不合腳説明導購員沒有幫助顧客選到合適的商品。顧客是弱體,甜瓜苦了,退與不退都得扔,如果不退,顧客損失了錢,信譽樓損失了信譽。“無理由退貨”目的是讓每一位顧客滿意,雖然表面看給信譽樓帶來了經濟損失,但根據信譽樓的統計,凡是退換貨數額最多的分店,也是銷售額最多的分店。退換貨接待量最大的信譽樓黃驊店2014年納稅額是5600萬元,而它只是一個縣級市的一萬平方米普通商廈。
信譽樓總裁羅茂蓮説,講信譽是有代價的,但這種代價所換來的顧客信任以及這份信任所帶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行不是競爭對手
俗話説“同行是冤家”。信譽樓認為,“同行不疏伴”,同行不要競爭,要“競合”,互相排擠只能兩敗俱傷。上世紀90年代初,一家商廈開到黃驊與信譽樓競爭,張洪瑞敞開讓競爭對手抄商品價格,加價率都向同行公開。信譽樓還挂出條幅“祝賀同行開業,與商界同仁攜手把黃驊建成周邊縣市商業中心”,還把人才儲備、經營管理經驗提供給同行。
如今,很多商場將櫃檯出租給供貨廠商,同一類産品、不同品牌之間是一種“非此即彼”“舍我其誰”的競爭關係。但在信譽樓會有另外一種感受:有一次記者在珠寶專櫃閒逛,當轉身走向相鄰另一個品牌珠寶專櫃時,這個專櫃的導購員馬上招呼那個導購員“接待好顧客”。
更令同行不解的是,信譽樓每天只營業到下午六點半,除週末外,所有節假日關門歇業。張洪瑞説,“信譽樓不會擠壓同行的生存空間,更不追求把同行打垮,所以把晚上、節假日的黃金銷售時間讓給同行。”因此,信譽樓首家店開業6年,沒有一分錢利潤,張洪瑞卻大呼“成功了”,因為贏得了信譽和口碑。
信譽樓與同城其他商廈和諧共生共贏,堅持節假日放假歇業,晚上六點半關門,一是讓員工得到休息,二是把黃金銷售時間讓給同行。這樣做不但沒有影響信譽樓的銷售業績,反而是信譽樓開到哪座縣城,哪就形成繁華的商圈,圍繞信譽樓會出現一批小店舖。所以,信譽樓不是鯰魚,它帶來的不是鯰魚效應,而是繁榮了一地的商業,吸引周邊顧客購物,既有利於自己,也有利於同行。
當前,很多大型商場、超市加劇壟斷銷售渠道,要麼壓低供應商産品價格,要麼通過通道費、櫃檯費、節慶費、回扣、提成、拖欠貨款等手段,壓榨供應商的利潤空間,把所有風險轉嫁給供應商。對此商業“潛規則”,信譽樓認為,一味擠壓供應商利潤,供應商要麼提高售價,要麼降低品質,結果都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最終傷害商場利益。
為此,信譽樓多年來全部商品堅持自採自營方式,堅持合理的商品加價率,堅持少向供應商調換貨,自己承擔全部庫存風險。同時,禁止拖欠貨款、收受回扣、接受吃請,還把消費者意見反饋給供應商,改進産品品質。一名供應商説,“與信譽樓合作近30年,從沒有收過入場費,從不拖欠貨款。”每開一家新店,信譽樓都堅持自己徵地、建樓,目的是讓利給消費者和供應商。
2007年,信譽樓到棗強縣開第八家分店,需要用地40畝。當地政府為表示引資誠意,決定按每畝6萬元成本價出讓。張洪瑞否決道,“6萬元一畝價格太低,低地價不是政府吃虧,就是百姓吃虧。參照藁城市價格,按19.6萬元/畝成交。”信譽樓到山東建分店,當地給予免稅。張洪瑞也不要這個“好政策”,他説“納稅是義務,咱們遵守規則,不圖另外得好處。”
不懼電商 實行錯位競爭
31年來,信譽樓堅持在傳統百貨業耕耘,從未涉足其他行業,在房地産最暴利、最有機會的時候都不曾動心;信譽樓也從不上市,因為它不缺錢,銀行排著隊等著放貸。張洪瑞説,“我從不擔心傳統百貨會受電商衝擊,網購是純買賣關係,信譽樓給顧客提供了最好的體驗,在實體店逛商場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信譽樓有18家分店,除石家莊市區翟營店外,其他分店都建在縣城,瞄準縣城居民中的中低端消費。目前很多縣城的商業百貨還是空白點,縣城居民網購的習慣不如大城市居民那樣強烈,所以信譽樓受電商衝擊很小。
此外,信譽樓新建分店全部實行自己買地、自己建房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一大筆租金降低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租金變動帶來的風險,有利於長期穩定經營。近年來,網購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網上商品因為省去店舖租金,其價格比實體店便宜很多。而在信譽樓,所有櫃檯都不存在租金問題,所有商品都實行自採自銷。信譽樓要求採購員既要保證進貨價格最低,還要保證進來的貨適銷對路。例如,統一品牌的服裝一個季節有很多款式,採購員憑自己的眼光可能只選其中幾款最好賣的,這樣就降低了庫存成本和風險。信譽樓的這種銷售模式本身就降低了商品售價,並實行固定的加價率,其售價與網上價格的區別不大。
信譽樓集團總裁羅茂蓮認為,在電商經濟很發達的今天,原有顧客群的網上購物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嚴格來説電商是那個分吃蛋糕的人,但對於以三四線城市為主要目標市場的信譽樓實體店來説,這種影響還是微乎其微的,因為絕大部分店面一直以來的營業額呈上升趨勢,納稅額也是明顯遞增態勢,所以説影響目前並不明顯。
另一方面,信譽樓難以複製的優勢即是切實為所有利益相關者著想,經營中崇尚商品第一,管理上崇尚員工第一,消費者在信譽樓享受到的服務是電商非面對面狀態下所難以提供的。再者,信譽樓並不排斥電商,面對大勢,信譽樓人積極適應並敏感應對,比如信譽樓滄州店就專門成立了網路部,也在試水網上商城,以B2C、O2O形式開展運營,不斷適應市場新需求。可以説,信譽樓在電商、大城市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市場夾縫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顧客群體,實現了錯位競爭。
員工持股享受分紅
信譽樓是一群趣味相投的人走到一起。新入職員工首先要求是“好人”。張洪瑞説,“入了信譽樓的門,就要信這個‘教’。員工能力有問題可以培養,但態度有問題決不允許。”
從導購員到櫃組主任,從部門主管到高層領導,記者採訪了信譽樓十幾名員工。談起工作,大家幾乎異口同聲:“收入不低、節假日能休息、人際關係簡單、有上升空間。”
信譽樓唯一實行定量考核的是督察部,督查出的回扣數額越高,收入也越高。對其他絕大部分員工的考核定性而不定量,收入不與銷售額掛鉤,新店業績平平,但是不影響員工的收入。關鍵看各級員工能否健康成長、體現人生價值。這些指標看似虛幻,信譽樓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考評體系。
信譽樓追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員工既不能浪費自己,又不能勉強自己,要讓員工在適合的崗位跑個痛快,做最出色的自己。收入高低不論官銜大小,在信譽樓做了七年玉石銷售的白麗娜是五星級導購員,但薪酬與集團總裁一樣多,而且擁有公司股權,享受分紅。“管理工作不適合我,做導購員是我的強項。”她説。
信譽樓商廈、超市所有員工身份都屬於公司,各崗位員工到一定級別都擁有一定股份,包括張洪瑞等創業者在內,所有股份不允許繼承、轉讓、變現,也不允許個人控股。集團董事長穆建霞説,“公司20多億元的資産,張洪瑞只佔不到5%股份,其餘股份分給7000多名優秀員工。普通的星級員工月收入4300元,還持有250個崗位股每年享受分紅。”
張洪瑞表示,“我辦公司是搭臺讓大家唱戲,讓每個員工唱得大紅大紫。我不會把公司傳給子女,各級主管都是民主選舉,能上能下,任何人不可能為所欲為,員工可以投訴。”信譽樓沒有終極所有者,沒有絕對控股人,它像一列永不停歇的火車,不斷地請合適的人上車,請不合適的人下車,把車上員工擰成一股繩,目的是基業長青。
信譽樓員工每天工作時間只有六個半小時,逢年過節都能放假休息;只要有誠實、合理的理由,允許員工遲到,不提倡提前到崗。信譽樓還鼓勵員工每年帶家人旅遊,不能為了省錢,虧待自己和家人。每家分店每年拿出20萬元救助金,不定苛刻標準,全額發放給困難員工,受助員工名單不得公示。不允許下級請上級吃飯,喬遷、晉陞、生孩子、過生日、婚喪嫁娶嚴禁任何形式的送禮,由公司代表員工送上一份禮金錶示心意。
自1984年創辦至今,信譽樓從15名員工、280平方米的小賣場,發展成在冀、魯擁有18家商廈、兩萬多員工的大型連鎖商業集團。2014年,信譽樓銷售額達64億元,納稅3.25億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