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尋蹤:探訪“日本大院”
- 發佈時間:2015-09-06 09:18:58 來源:濱海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33年5月31日,國民黨華北軍事代表熊斌與日本關東軍代表岡村寧次在塘沽簽訂《中日停戰協定》即《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長城以北廣大地區的佔領。位於新華路98號的簽署地“日本大院”就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見證。日前,從小熱衷蒐集抗戰時期老照片等素材的白國友老人和記者一起實地探訪了這座“日本大院”。時報記者杜紅梅
據塘沽博物館的資料記載,簽署《塘沽協定》舊址位於海河北岸新華路98號,俗稱“日本大院”。原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日本在塘沽的分遣軍營地,是日本侵略者在塘沽的指揮中心,也是日軍屯兵分流、物資運輸的轉机站。1931年,設立為“日本北滿鐵路運輸處塘沽辦事處”,很多物資經由此處運往東北或日本。1933年5月31日,國民黨華北軍事代表熊斌與日本關東軍代表岡村寧次在塘沽簽訂《中日停戰協定》,即《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長城以北廣大地區的佔領,華北大門自此洞開。
“它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見證。”日前,記者跟隨白國友老人一起來到新華路立交橋西南角處,一棟被圍起來的灰色磚混二層樓房便映入眼簾。“這棟樓和旁邊的圓形碉堡都是日本大院的一部分,它躲過了飛機的轟炸,逃過了唐山大地震,很幸運沒被損毀。”白國友他指著眼前的二層小樓和手中的“日本大院”老照片告訴記者,真正簽訂《塘沽協定》的那棟樓在這棟樓的旁邊,在唐山大地震時損毀,後被拆除了。
如今,當年簽訂《塘沽協定》的“協議樓”已灰飛煙滅,但不爭的歷史事實卻沒被遺忘。尤其是高樓林立的海河岸邊,“日本大院”殘留下來的這棟破舊的二層小樓和廢棄的碉堡,時刻提醒著人們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據悉,“日本大院”已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為文物保護項目,未來擬開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時刻提醒後人銘記歷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