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民航的航線變遷

  • 發佈時間:2015-09-06 09:17:38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秀輝

  圖為1952年航線網路圖

  初創時期的新中國民航規模很小,僅有12架小型飛機和3條國際航線、9條國內航線。1950年8月1日,新中國民航開闢了兩條國內航線:一條是天津—北京—漢口—重慶,另一條是天津—北京—漢口—廣州。此後,又以重慶為基地,先後開闢了重慶到成都、貴陽、昆明的3條國內航線,以及重慶—西昌的地方航線。1950年7月1日,中蘇民航公司正式開闢了長達5100多公里的3條國際航線:北京經中國東北地區的瀋陽、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到蘇聯的邊境城市赤塔,從北京經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沙音山達、烏蘭巴托到蘇聯的伊爾庫茨克,從北京經中國的太原、西安、蘭州、肅州、哈密、迪化、伊犁抵達蘇聯的阿拉木圖。1952年7月7日,中國人民航空公司正式成立,將重慶—漢口航線分別延伸到北京和上海,後來又開闢了廣州—昆明和廣州—湛江兩條航線。至此,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與西南邊遠地區有了航空交通聯繫。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民航增開了18條國內航線。1955年以後,西南地區以成都為基地,逐步擴展航線,先後開闢了成都—重慶—昆明、成都—重慶—貴陽、成都—重慶—昆明—南寧—廣州等3條國內幹線,同時還開闢了廣州—湛江—海口、烏魯木齊—庫車—阿克蘇—喀什—和田、烏魯木齊—阿勒泰3條地方航線。截至1957年,中國民航已開闢了國內航線23條,通航城市達36個,通航里程為22120公里。

  1958年上半年,因業界“左”的浪潮和工農業生産的 “大躍進”形勢,民航開闢了更多航線,執飛更多航班。1958年~1960年,全國先後開闢的省(區)內航線達47條之多,航線總長度為1.6萬公里。到1962年底,原已開闢的65條地方航線縮減為26條,通航里程則縮短為4800多公里。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在外交上的“閉關自守”,使中國民航在開闢國際航線方面受到了影響。到1973年,中國只經營通往蘇聯、朝鮮、越南和緬甸的4條國際航線,通航里程一直徘徊在4000公里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的航線網路又得到了完善。到1987底,西安西關機場與國內26個城市已有36條國內航線通達,構建了以西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輻射航線網路。此外,中國還注重對外貿易和旅遊的發展。1978年10月,廣州至香港有了包機飛行。1980年,正式開闢了從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至香港地區的航線。1981年以後,又增開了天津、昆明到香港的航線。到1987年,每週共有59個定期航班往返于內地與香港。

  國際方面,截至1987年,中國民航共開闢了至蘇聯、緬甸、朝鮮、日本、巴基斯坦、法國、羅馬尼亞、衣索比亞、南斯拉伕、瑞士、聯邦德國、菲律賓、伊拉克、阿聯酋、泰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科威特、義大利、土耳其、民主德國、加拿大等24個國家的39條國際航線,通航里程達到14.9萬公里。同時,有21個國家的航空企業的班機通航到中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民航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航線航班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左右。《201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共有定期航線3142條,頒證運輸機場202個。其中,國際航線達到490條,通航世界上的116個國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