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溫暖每一顆童心

  • 發佈時間:2015-09-02 05:46: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是暑假,但貴州省息烽縣新華社區的楊芳同學,依舊每天下午都準時到“四點半課堂”,同小夥伴一起做作業、玩遊戲,很是開心。

  “四點半課堂”是息烽縣依託青少年活動中心創建的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平臺,除了配備必要的文體設施、圖書外,還專門針對留守兒童設置了視頻聊天角、心理輔導角,長期有志願者義務從事輔導工作。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縣,息烽縣有3萬餘人常年在外務工,因此有大批留守兒童。

  2013年4月,息烽縣被全國婦聯等部門選定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縣”。以此為契機,該縣強化頂層設計,探索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同、家庭盡責、社會參與、兒童為本”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不僅讓其吃飽穿暖,更從心理塑造、品德培育、信心樹立等方面入手,讓陽光照進童心,幫助其健康成長。

  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界定留守兒童範圍,是做好關愛工作的基礎。息烽縣根據實際,將父母雙方到縣外務工6個月以上,由其他親屬進行撫養與教育,年齡在3至14周歲之間,具有本縣農村戶籍的兒童,包括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外出務工和單親家庭外出務工而留守的兒童納入關愛服務範圍。

  息烽縣委副書記宋書平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們調查發現,3歲以下的兒童通常被父母帶在身邊;15歲以上的兒童基本完成了義務教育,多數已經走出農村”。

  在確定標準的基礎上,息烽縣通過整合衛計、教育、基層村(居)的力量,對全縣留守兒童的資訊進行摸底調查和實時跟進,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動態資訊系統,並每月定期更新數據,確保無一名留守兒童遺漏。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息烽縣還依託鄉(鎮)、村學校和社區、村(居)委會的辦公室,建成一批“留守兒童之家”,成為開展關愛工作的陣地。

  如何開展關愛工作?息烽縣把重點放在了心理輔導和人格塑造上。

  “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弱勢群體,若關愛方式不恰當,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息烽縣教育局副局長鄭傳明告訴記者,該縣去年把49個“留守兒童之家”統一更名為“陽光少年之家”,每月開展一次主題活動,為留守兒童集體過生日,還有“中華經典誦”“多彩貴州美麗家鄉”等活動,引導孩子們樹立陽光自信,彌補親情缺失,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家庭”。

  記者在黑神廟中學“陽光少年之家”看到,根據心理諮詢、圖書閱覽、文體娛樂、親情電話等不同功能設置了不同的教室,並有專職教師值守,每天開放。

  “這裡就跟家裏一樣,打電話、看書、打球,隨時都可以。”雖然面對陌生人還顯得有些羞澀,但是該校八年級學生譚倩並不害怕與陌生人交流。

  譚倩因過早失去父母,初入校時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人交流。教師肖祖靖知曉其情況後,主動與她結成幫扶對子,成了她的“代理媽媽”。學習跟不上,肖祖靖就找成績好的同學與她結對學習;假期整天關在家裏不出門,肖祖靖就到她家輔導學習、陪她聊天。經過肖祖靖的多方努力,譚倩日漸變得開朗起來。

  在黑神廟中學,像肖祖靖這樣“一對一”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的教師就有82位,覆蓋了該校所有留守兒童。

  除了教師之外,息烽縣的廣大幹部職工也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到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中,廣泛開展“代理家長”“關愛女孩行動”等活動。社會力量的參與,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工作網路。

  要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還得加快當地經濟發展,讓更多農民工就近就業。

  近年來,息烽縣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去年GDP同比增長16.4%,為擴大就業奠定了重要基礎。

  同時,息烽縣還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實施“蒲公英計劃婦女小額擔保貸款”“3個20萬”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在息烽縣創業政策的吸引下,在外打工多年的西山鎮柏香山村民蔡兵回鄉辦起了養殖場,存欄生豬近500頭,但讓他最開心的還是兩個孩子的轉變:“外出打工剛回來時,發現兩個孩子很內向不愛説話,現在變得很開朗。”

  隨著經濟發展水準的提升,回鄉就業的外出務工人員也多了起來,留守兒童也隨之減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