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支援實體經濟資金用在“刀刃”上

  • 發佈時間:2015-09-02 05:46: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市銀行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壞賬增加、利潤增速放緩成為全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下半年,我國經濟仍然面對較大下行壓力。銀行如何在保持資産品質可控的前提下,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記者就此採訪了平安銀行行長邵平

  記者:您覺得銀行資産品質下滑的壓力是否仍將持續?為保持資産品質可控,銀行應該在哪些方面著力?

  邵平:銀行資産品質和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銀行壞賬增長是正常現象。目前,國務院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這些政策的積極作用傳導到銀行體系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銀行體系資産品質壓力最大的時期可能是在今年下半年,資産品質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好轉。為保持資産品質可控,銀行需要調整資産結構,多計提撥備。增量方面,要控制新增客戶的品質。

  記者:央行數據顯示,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但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保持資産品質可控的同時,銀行如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邵平:銀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並不是無論“好”企業還是“壞”企業都支援,支援實體經濟也要符合國家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大方向。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要沉下心去了解行業運作的狀況和特點,將資金用在“刀刃”上。

  對銀行來説,在目前情況下,就是在産能過剩的行業中,還要區別優勢企業和劣勢企業。這考驗著銀行對市場的把握和對行業的了解。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更要創新信貸産品。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意味著銀行內部的管理、考核、運營和流程都要發生很大變化,需要真正地開動腦筋、智慧經營,摒棄過去傳統粗放的模式。

  記者:下半年,我國銀行業將面臨哪些挑戰?

  邵平:下半年,銀行面臨著政策和市場背景一系列變化的壓力。首先是利率市場化在進一步推進,利差會收窄,銀行風險會加大。存貸比由監管指標變為監測指標後,未來銀行經營將更多依靠資産拉動規模擴張。其次是在稅收方面,未來金融業實行營改增之後,稅收對銀行盈利的影響將會加大。

  面對這些挑戰和壓力,下半年我們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進一步夯實業務基礎,依靠産品、平臺創新拉動業務增長;其次,推進資産結構進一步調整,繼續壓縮同業資産和票據資産,提升貸款資産在總資産中的佔比結構;再次,加快産品和經營模式創新,實現與客戶之間共贏互利。

  與此同時,銀行更需要深化內部改革,提升內生發展動力,推進一系列管理工具應用,提升內部的管理效率和管理品質,提升銀行對客戶服務的水準。更重要的是,銀行需要時刻關注市場變化,在加強風險管控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