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準培育貼心幫扶

  • 發佈時間:2015-09-02 03:32:5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晉斌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在新型職業

  農民培訓工作中,打造了以産業導向為基礎,以技能提升為核心,以政策扶持為關鍵,強化全程服務和政策支撐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躋身為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十大模式行列。近日,記者走進榆次,探訪“榆次模式”。

  培育誰——對應産業需要遴選培育對象

  榆次區位於晉中盆地北部,共有10個鄉鎮,272個行政村,耕地72萬畝,平川、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全區總人口64萬,其中農業人口26萬。

  近年來,榆次區立足地級市所在地的區位優勢,確立了以“糧、菜、果、牧、花”五大主導産業建設都市休閒農業示範區的目標。

  總體上看,榆次區地理區位優越,農業産業特色明顯,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充足。但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很多,從産業方向上看,面臨規模數量型向效益品質型、傳統農業向都市農業的轉變,亟待形成“産、加、銷”一體化發展格局;從人才支撐上看,面臨農民綜合素質低、生産效率低、每人平均收入增速緩慢的窘境;從發展方式上看,品牌市場影響力弱、現代農業發展後勁不足。

  2012年底,榆次區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以推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攻關抓手成為榆次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共識和契機。

  2013年初,榆次區開展了適度規模經營戶摸底大調查:糧食産業中玉米100畝以上20戶,雜糧50畝以上8戶;蔬菜産業中露天菜20畝以上6戶,拱棚6個以上38戶,溫室2個以上394戶;幹鮮果産業種植面積30畝以上23戶;養殖業中豬500頭以上6戶,羊500隻以上12戶,牛20頭以上64戶,雞5000隻以上45戶;苗木産業種植面積30畝以上14戶。

  摸清五大主導産業規模經營戶的家底後,榆次區以每人平均收入1.2萬元、每戶3.6人為基準,確定了戶均10萬元的選擇標準,最終確定了1000戶五大産業的規模經營戶作為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培育對象。

  怎麼培育——對應農民需要開展全程服務

  “收穫可大了。面對面學,手把手教,平時的疑問都能和老師交流,不僅學會如何種地,連怎麼賣菜都學到了。”張慶鄉西長壽村彭天平初中畢業後,返村搞起了大棚蔬菜種植,2013年參加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成為他務農的一個新起點。

  精準識別培育對象後,榆次區在培育環節也注重精準和實效。

  在培訓方式上,按照生産週期技術要求,分産業、分季節、有計劃進行培訓。將原來一次性集中培訓分解為2~4次的應季培訓,縮短集中培訓時間,增加培訓次數,使得培訓對象充分了解週期單元內的農事活動。

  榆次區農委同志介紹説,在傳統技術培訓內容的基礎上,他們增加法律法規、經營管理、市場行銷等多元化要素,目標是讓農民不僅懂技術,還要有創新意識、市場理念。

  “重培訓,還重培養,榆次區還設立了‘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的全程服務模式,這是榆次區的一個重要創新。”晉中市農委主任米立志説。

  “做給農民看。”榆次區建設了10個科技示範型基地,10個生態莊園型園區,39個生産加工型龍頭企業。通過基地與企業的示範效果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養觀念,促進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運用。

  “帶著農民幹。”2014年,榆次區引進21個新品種,認定無公害産地1.41萬畝。截至目前一村一品省、市級專業村達到185個,佔全區農村總數68.01%。

  “幫著農民賺。”“什麼時候來都是‘綠色通道’。”榆次區駐地的匯隆農産品批發市場總經理郝篆仙説,支援合作社入駐匯隆農産品批發市場等商超實現農産品産銷對接,推廣訂單農業,引導轄區龍頭德禦坊粗糧快飲有限公司組織農戶種植綠色無污染雜糧,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為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培育後怎麼辦——對應發展需要強化政策支撐

  榆次區修文鎮郭村鎮農民郝利福,是興榆林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榆城坪種植基地股東之一,通過培訓他和十幾個農民掌握了雙孢菇及花菇的專業技術並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認證後,在市區兩級農委支援下,經過相關專家市場論證,引進了花菇的最新品種“靈仙一號”。

  在擴規模中,農委等部門又幫助其多渠道籌資,最終形成強有力的資金鏈,目前該基地佔地面積90畝,共投資2000萬元,實現了年産食用菌900噸,産值1000萬元,目前成為晉中市最大的食用菌生産示範基地,不僅帶動了社員致富,還吸收了100余名周邊剩餘勞動力。

  在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管理上,榆次區的標準是,申請者的主營業務收入要佔到全部收入的60%以上,或者戶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同時生産經營要達到一定規模。從規模效益情況、日常培訓情況、實際操作能力、示範帶動效應四個環節實行定性、定量相結合評價,最後頒發證書。

  正如郝利福的“福利”一樣,嚴格認定之後是真金白銀的受益,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認證的農戶,憑證書可在金融機構獲得5~10萬元貼息貸款,對獲得新型職業農民經理人,憑證書可在金融機構獲得10~20萬元的貼息貸款,區政府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擔保專項基金為此兜底支撐。

  “制定有別於普通農戶的新型職業農民獨享的指向性政策措施是榆次模式的又一亮點。”山西省農業廳科教處處長薛志省説。

  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資金、技術等需求,榆次區制定實施了五大類、十個單項惠農政策,涵蓋土地流轉、設施改善、經融信貸、素質提升等産業發展所需的各個方面,構建了新型職業農民政策扶持體系構架,為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撐。

  如對獲得資格認證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獲得土地使用權、優先參加區級以上評選獎勵、優先獲得政策扶持;對規模經營新型職業農民,不再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符合條件直接實行備案制;新型職業農民獲得無公害農産品、原産地認證和商標註冊等,政府實行定額補貼或獎勵等等。

  這一政策導向的結果是,將“要農民學”變成了“農民要學”,也最大化激發了五大主導産業的發展活力——2013年以來,榆次區糧食、蔬菜、幹鮮果、畜牧、苗木産業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實現了體質增效,連續被評為山西省糧食生産大縣、蔬菜生産基地縣、優質水果生産基地。2014年榆次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3528元。全區種養專業合作社數量達到1198個,全區入社農戶12048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