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職業農民向我們走來

  • 發佈時間:2015-06-03 08:35:04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農業發展到今天,“農民”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世襲”的身份向全新的職業轉變是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

  2012年,“新型職業農民”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同年農業部在全國啟動了100個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目的就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這個既迫在眉睫又事關大局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説,農業的未來,國家的糧食安全,就寄託在新型職業農民身上。

  2014年,包括海口、萬寧、澄邁、三亞、儋州、臨高、瓊中、昌江、定安、屯昌在內的10個市縣被納入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300個示範縣中。試點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項制度,讓農民成為一種可以安身立命的職業,這無疑是一種意義重大的制度性變革。我省隨即印發了《海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全省同步鋪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他們,還是地道的農民嗎

  生産型職業農民:

  管種不管銷

  5月的海南,市面上最受歡迎的水果莫過於荔枝。

  位於文昌市的東路農場,荔枝種植戶邢詒泰漫步在自家的果園裏,頂著烈日逐棵逐棵觀察著荔枝的長勢。

  要是換作往年,邢詒泰可不會這麼“悠哉”地漫步在果園。“往年這個時候,我可得為荔枝的銷路奔走了, 每天帶幾批收購商看果子,那是常有的事。”邢詒泰説,市場價格如何、需求多少,運輸距離長短、如何保鮮,要考慮的事有很多。

  而當下如此淡定,是因為眼前這10畝荔枝,早已“名果有主”。

  今年年初,在海南省農墾總局及相關部門的牽頭組織下,東路農場在4月底以競價拍賣的方式,將70多萬斤東路“妃子笑”荔枝的訂單採購權拍賣了出去,不僅給種植戶們吃下了定心丸,也創下了13.2元/斤的高價。因此在接下來的半月時間裏,邢詒泰要做的,只是運用自己嫺熟的種植技術,保障這批荔枝以完美的品相被採摘, 對於邢詒泰這樣有經驗的種植戶,顯得格外簡單。

  從種植、嫁接、施肥、護果、採摘、銷售的一肩挑,到如今只需發揮自己所長種好荔枝,邢詒泰的身份也從傳統的荔枝種植戶變成了一個專注于種植的生産型職業農民。

  “對農民來説,市場從來都是摸不透的東西,與其讓他們分心産後,不如發揮農民本身所長。”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後夏勇開一直致力於推動農民職業化進程,他説,目前東路農場的荔枝種植戶們,可以説是典型的生産型職業農民。

  從全産業鏈解放出來,專注于最擅長的生産環節——

  以前從種到賣 現在只管種好

  園藝、鮮活食品、經濟作物、創匯農業等附加值較高的農業生産,與傳統水稻等作物相比,利潤更高,往往成為生産型職業農民的首選。在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下,農民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得到了加強,收入自然更加穩定。

  “傳統的農業,農民往往承擔著從生産到銷售的整個産業鏈,而生産型職業農民,更像是這個産業鏈中的一環,而且是農民最熟悉也是最擅長的一環。”從最初的香蕉産業發展,到開始持續關注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夏勇開認為,將農民從不擅長的領域中解放出來,專心做好最擅長的環節,好比一個應屆畢業生從事著專業對口的工作,更得心應手。

  不僅在東路,東方的香蕉産業、澄邁的咖啡産業等,都讓農民專注于當地的優勢産業,用“專業”促發展。

  服務型職業農民:

  無地也生金

  五月中旬的東方市八所鎮,半月前還是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現在已收穫了大部分,但八所鎮農戶湯實幹還是開著車到各大玉米種植基地轉了轉。

  從玉米品種選擇、播種、施肥、收穫、上市,湯實幹往來奔走一刻也沒閒過。在東方市的玉米種植圈子裏,湯實幹小有名氣。但不認識他的人或許都納悶,對一個今年沒種一畝玉米的農戶而言,這麼操心玉米種植情況,讓人有些費解。

  “其實我也算是種植戶出身,但隨著東方玉米産業越做越大,我發現了不同的商機。”湯實幹口中的商機,其實就是專業化的服務。産前幫助農戶分析市場行情、選擇種植品種,産中關注病蟲害及氣候影響,産後對接經銷商和農戶,湯實幹的一條龍仲介服務,為他贏得了利潤,也贏得了口碑。

  像湯實幹一樣的服務型職業農民,作為串聯農業産業與市場的“仲介”,已成為當下農業産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好比名噪一時的原平水果經紀人,東方市的這些玉米仲介們,不只是溝通農戶與市場的橋梁,還是整個玉米産業鏈條的潤滑劑。”在夏勇開看來,當下的海南農業,農戶與市場脫節是常有的事,出現農産品滯銷也與其有關,服務型職業農民的出現,既有必要,也是必然。

  手握市場資訊,提供産前、産中、産後一條龍服務——

  專司仲介服務 串起田間與市場

  摒棄傳統的種植、養殖,通過産前、産中、産後的一條龍服務,獲得不菲的經濟效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手握市場資訊,就等於手握最暢銷的“産品”。“許多農産品仲介,往往也是農戶出身,對於當地的農業産業而言再了解不過。”夏勇開説,通過自身的轉型升級,增加了與經銷商、市場的接觸,他們手裏也掌握了更多的資訊。

  同時,生産型職業農民與服務型職業農民也能形成良好的互補,猶如明確的社會化分工,各司其職、各展所長。

  經營型職業農民:

  多條路致富

  在正值割膠季節的儋州市那大鎮茶山村,近來發生的一件“新聞”成了村子裏熱議的話題:茶山村村民鐘志惠,在鄰居們都趕著割膠的時候,砍掉了自家7畝種植多年的橡膠樹。作為村裏的種植大戶,這樣的行為多少有些讓人不解。

  一片驚呼聲中,鐘志惠卻有著自己的打算。“這些橡膠樹種植多年,經濟效益已大不如前,加之管理粗放,産量也算不上高。”鐘志惠説,現在好品種的木瓜經濟效益不錯,還能發展林下養殖,是時候轉變思維,發展些有潛力的産業,就連林下養殖的“木瓜雞”的名字都想好了。

  同樣帶頭砍掉老化橡膠樹的,還有那大鎮僑南村的黨支部書記邵向輝。“我不僅把樹砍了,還拆了家裏的豬圈,村裏的環境被污染了,要改變思維了。”邵向輝説,砍掉老化的橡膠樹,種上新品種鳳梨蜜;放棄污染嚴重的養豬場,發展起依林而建的農家樂——邵向輝把自己的産業規劃得像模像樣。

  鐘志惠與邵向輝的共同點,是傳統的農業發展思維發生了轉變,促成變化的,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所承辦的生産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加起來短短15天的培訓,讓鐘志惠和邵向輝開拓了視野。

  發展林下經濟、開發鄉村旅遊,路子不同,卻都在思考著從單一的農業産業模式向多層次農業發展。“從原來單純的種植戶、養殖戶向經營型職業農民轉變,並非砍樹那麼簡單。與生産型和服務型職業農民優勢互補相比,經營型職業農民需要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完整的産業鏈。”負責培訓的熱科院資訊研究所副所長高秀雲認為,農業産業轉型升級,關鍵在於轉變思想,難,但有潛力。

  從單一農業産業模式向多層次拓展,發展現代農業——

  從單純種養戶 到産業帶頭人

  “農民要進城,知識要下鄉,其實就是要開拓眼界。”高秀雲説,在生産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班中,農民學員們接受的是最專業的培訓,通過農業專家們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農民在短時間內看到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和潛力。

  “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乃至農業龍頭企業,與其埋頭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裏耕耘,不如抱團發展。”夏勇開説,經過生産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出來的學員,旨在努力成為自己村裏的農業轉型帶頭人,他們手握技術和經驗,利用當地的人力、自然資源發展“一村一業”“一村一品 ”,實現一個産業裏的分工化生産,將大大提高産業轉型速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職業農民,能解決農村哪些問題

  留住農村青年奔向城市的腳步

  對於一直跟蹤研究的海南香蕉産業,夏勇開發現了一個現象,部分企業家和白領,放棄城市的生活選擇香蕉種植,傳統蕉農的比重則有下降趨勢。“即便是目前發展較好的農業産業,也有部分面臨著‘後繼無人’等問題 。”夏勇開説。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年輕人對外界的渴望無法阻擋,即便在農村,外界的吸引力依舊巨大。“能否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特別是年輕一代進行引導,讓他們留在農村,也架起農村通往外界的橋梁,輸入新思維、新觀念,也許能對農業轉型升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夏勇開如此設想。

  就在今年4月底,一個旨在激發農村青年創造創新活力、吸引農村青年在農村創業興業的舉措開始在我省落實,這個名為“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旨在分産業、分類型培育一批現代青年農場主,激活農村青年自身創造活力,提高創業興業能力,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使之成為深化農村改革、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培訓對象年齡限制在18-45歲,將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骨幹、返鄉創業大學生、中職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納入培訓範圍,並重點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個計劃,將有助於解決我省目前農村人才匱乏等問題。

  同時,我省還出臺了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意見,並完成了7948家合作社的資訊採集,啟動了百強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培育行動。結合“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未來農村的致富“領頭羊”將會越來越多。

  吸引優秀人才回鄉反哺農村

  澄邁縣老城鎮白蓮墟,向當地人提起吳家元的名字,一定有不少村民直嘆可惜,卻也有不少村民對他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

  作為一名80後,吳家元從小就刻苦學習,並在高考中如願以償地被海南大學錄取,寄託著父母“走出去”的希望,吳家元卻毅然選擇了學農。

  四年光陰,吳家元從農民的孩子成了農業方面的“專家”,吳家元又選擇回到了白蓮墟,做起了地地道道的農民。看似兜了一個大圈子,吳家元自己清楚得很,選擇回家務農,他帶回來了先進的生産技術以及老一輩農民甚少接觸的市場資訊。

  打探市場、接觸經銷商、規避風險,吳家元從培育嫁接苗中發現商機,搶佔市場的同時實現利潤穩定、産量提升。吳家元隨即成立了自己的種苗專業合作社,開始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出門學習知識、回鄉反哺農業,返鄉大學生們用自己的知識、技能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還帶動周圍大批農戶發展現代農業,同樣屬於新型職業農民。”吳家元認為。

  除了大學生,以往外出打工開拓了眼界的農民,也隨著我省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開始回流返鄉,開展農旅結合的休閒農業。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村民王秋香利用在外打工學到的經驗,搖身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從休閒農業中分得一杯羹。

  海南省農業學校校長陳克文呼籲,通過大力推動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訓,以此破解新農村建設的困境。“新農村建設最終還是要依靠農民。”

  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在當下農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前提下,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全圍繞産業服務,使農民更專,同時催生一批服務型職業農民。”日前來瓊宣講的中國科協農業專家高繼明如此説道。

  作為在比利時耕耘多年的農業專家,高繼明對歐洲現代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有著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我國現代農業和海南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

  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打造一批社會服務型包括長期從事農業産前、産中、産後服務的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資訊員、農村經紀人、土地仲裁調解員、測土配方施肥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以此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服務密集型農業,我省將進一步強化科技的支撐能力、政策的保障能力和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實現以“熱帶特色、精耕細作、適度規模、産業融合”為特點的海南現代農業發展構建現代化的支撐、服務和保障體系。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條可行的路子,可培養出適用的人才,發展現代農業。

  “我希望未來的農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職業!”高繼明説,除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外,“書寫”行業行規、積極拓展農産品行銷渠道、建設現代農業産業聯盟……“這些歐洲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果,都能成為海南農業發展可借鑒的模板。”

  職業農民培育 哪不盡人意?

  局部亮點多

  總體進展慢

  在儋州市木棠鎮鐵匠村村委會主任李巨川看來,與其説缺乏人才,不如説現在農村留不住人才。“不少有知識的青年離鄉外出,大學生也不少,好不容易走出去,誰又願意回來呢?”李巨川深有感觸地説,而村幹部又老齡化嚴重,觀念跟不上。

  好在,機會來了。2014年,包括海口、萬寧、澄邁、三亞、儋州、臨高、瓊中、昌江、定安、屯昌在內的10個市縣被納入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300個示範縣中。我省隨即印發了《海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于全省同步鋪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計劃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隨後,我省各市縣、各行業紛紛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結束時頒發結業證書。

  “縱觀去年以來我省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可以用‘局部亮點多,總體進展慢’來形容。”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陽光工程”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從基礎技能型培訓到生産經營型培訓,農戶尚需要時間來適應,相關部門也在積極適應中。

  而通過了解發現,目前我省所實施的培訓方案中,培訓對象界定不清,常常造成農民學不到知識、培訓班招不到學生的現象。“例如生産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對象包含了‘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主’,什麼樣算大戶?無論是農業部還是省農業廳都沒有、也無法給出一個標準。”該負責人説,每個市縣實際情況不同,根本無從界定,也無法統計。

  對於農民而言,習慣了普惠式的“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則不再有相關的補貼費用,部分農民的積極性因此受影響。農業部文件強調,嚴禁為完成培訓任務實施“招標”式培訓。

  據了解,為適應農業發展新常態,2015年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開始往生産經營型培訓傾斜,最短的培訓日期也由以往的4天延長至7天,同時規定在所有培訓中,生産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比重不得低於70%。“越來越高的要求使得我省農業部門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壓力也隨即增大,但效果也將越來越好,未來我省的新型職業農民,將會越來越多,服務‘三農’的效果將愈加明顯。”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説。(本報海口6月2日訊)

  連結

  日本職業 農民培訓

  日本農業現代化程度世界領先,這得益於其健全高效的農業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日本政府將農民教育培訓分為五個層次,形成理論研究教育+理論實踐培訓教育+技術培訓教育+短期培訓于一體的各類農業人才立體式培訓教育模式。

  五層次分別大學本科教育、農業大學校教育、農業高等學校教育、就農預備學校教育和農業指導師教育。大學本科教育通過綜合大學的農學部和高等農業院校來完成,培養主要是農業高科技人才,畢業生一般都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産和經營。農業大學校教育相當於我國農業高職,學校的培訓對像是即將就農者,是日本農業職業教育的中樞機構。農業高等學校教育相當於我國的農業中專和職高教育,培訓對像是初中畢業生,培養方向是應用型農業人才,這是青年農民培訓的重要渠道之一。就農預備學校教育是對城市在職人員或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進行的短期農業技術知識轉崗教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