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來種地?全程機械化!

  • 發佈時間:2015-08-27 01:30:4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 本報記者 馬愛平

  8月17日,農業部公開發佈了《關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68%以上,其中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均達到80%以上”。

  近日,農業部農機化司相關負責人就當前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部署情況做了詳盡解讀。

  人工成本上漲迅速 機械裝備需求迫切

  近年來,在我國,農業生産“高成本”特徵日益顯現,特別是人工成本上漲迅速,農忙季節一天100多元都請不到人。

  據有關調查統計,2013年我國棉花的勞動成本佔比高達64.25%,而美國僅為6.26%;我國稻穀、玉米、花生的勞動成本佔比均在40%以上,小麥、大豆也在30%以上,而美國均在10%以下,其中玉米、大豆在5%以下。

  據了解,我國農産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機械化水準不高造成的勞動成本高、生産成本上漲、比較效益下降,迫切需要提高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水準來節本增效。此外,整合應用先進生産技術,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産潛力,以及提高水、肥、藥、農膜等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和畜禽糞便、秸稈等的資源化處理,也迫切需要農業機械提供裝備支撐。

  該負責人説,通過開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全面提高大宗農作物的主要生産環節的機械化水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整合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將顯著提升農業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應對“誰來種地” 回答“怎麼種地”

  該負責人説,此次農業部制定《意見》,主要基於以下三點。

  一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要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需要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生産的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社會化,而機械化是其重要支撐。

  雖然2014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已經達到61.6%,水稻種植、玉米收穫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水準也有了較大提高,分別達到39.6%和58.0%,但是馬鈴薯種植與收穫、棉花採摘、油菜種植與收穫、花生種植與收穫、甘蔗收穫的機械化水準仍然較低,大多在30%以下,甘蔗收穫機械化水準還不到5%,成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短板”,亟待重點突破,整體推進。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結構性短缺將更加突出。開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是破解我國農業生産面臨的“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難題的重要舉措。

  二是中央有關文件有部署。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著力解決水稻機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機收等突出難題,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産模式”;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要“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主攻機插秧、機採棉、甘蔗機收等薄弱環節,實現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整合配套”。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中的一件大事。

  三是開展工作有基礎。從2014年起,農業部啟動實施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得到地方的積極響應。但推進全程機械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機具選型、農藝配合、土地規模、經營體制、人員培訓、技術推廣等內容。

  因此,農業部7月30日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意見》,決定將“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作為當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部署,希望各地、各有關單位統一認識、整合資源、紮實推進,務求實效。

  發力6個環節 聚焦9種作物

  廣義的“全程機械化”概念涵蓋制種、耕地、播種、植保、灌溉、收穫、運輸、烘乾、秸稈處理等環節。

  該負責人説,為了把全程推進行動實施到位,《意見》把“全程機械化”聚焦在用工量大、農時最緊迫,並能夠量化考核的主要環節,即“耕作、播種、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6個主要環節。

  目前,我國已建立比較成熟農業機械化統計制度,對機械化耕地、播種、收穫、植保、烘乾、秸稈處理環節的作業量及相關指標在《全國農業機械化統計年報》中均有統計,可對各地進行量化考核。

  按照近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要求,要優先解決關乎國家糧食安全,且用工量大、比較效益較低的糧棉油糖等大田作物的生産機械化問題。

  該負責人説,據統計,玉米、水稻、小麥、油菜、大豆、馬鈴薯、花生、棉花、甘蔗依次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多的前9種大田作物,2014年播種面積合計超過18億畝,約佔全國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4%,關乎國計民生,地位十分重要。小麥雖然基本實現了耕種收機械化,但還需提升作業品質,植保、烘乾環節仍比較薄弱。因此,“主要農作物”聚焦在上述糧棉油糖9大作物上。

  突破兩個瓶頸 明確四大重點

  該負責人説,在開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方面,《意見》明確了兩個主攻方向,即重點提升主要糧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水準和突破主要經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瓶頸”,各優勢産區要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區域、不同種植制度與種植模式,探索一系列全程機械化生産模式。

  《意見》明確了四大重點工作,即從解決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的裝備技術問題、生産主體問題、生産模式問題、發展條件問題等四個方面入手,合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這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重點任務,將由農業(農機化)系統及各相關部門統籌協調、積極落實。

  《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68%,其中水稻、玉米、小麥等三大糧食作物均達到80%以上,機械化植保、烘乾、秸稈處理水準均有大幅度提升。

  在主要農作物的優勢生産區域內,建設500個左右率先基本實現生産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在有條件的省份實現整體推進。每個示範縣建成之後,要求總結探索一套分作物的全程機械化生産模式,建立一定規模的全程機械化示範田,扶持若干個承擔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農機服務組織,旨在樹立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以點帶面,不斷提高周邊地區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水準。

  該負責人説,農業部將成立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建立完善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評價體系,以縣(區、場)為單位進行績效考核。對符合創建工作要求的單位和地區(也可以是一個地市、一個省市),由農業部分批予以公佈。

  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推進內容

  作物種類

  以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

  生産環節

  以提高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水準為重點。

  主攻方向

  提升主要糧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水準,重點是鞏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種、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玉米機收、馬鈴薯機收、大豆機收等環節機械化作業水準,解決高效植保、烘乾、秸稈處理等薄弱環節的機械應用難題。

  突破主要經濟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瓶頸”,重點是示範推廣棉花機採、油菜機播和機收、花生機播和機收、甘蔗機種和機收等關鍵環節的農機化技術。

  探索示範

  根據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優勢産區、種植模式和全程機械化特點,確立推進各個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的主要內容,分作物、分區域建成一批率先基本實現生産全程機械化的示範區(縣)。

  據《關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