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茶園裏的綠色傳奇
- 發佈時間:2015-08-27 01:30:4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馬愛平
■企業連線
我國是農業大國,用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著佔世界20%的人口。在人口不斷增加,耕地面積日益減少的嚴峻形勢下,關乎國家安全與穩定的糧食安全問題顯得十分突出。
目前全社會已達成廣泛共識:轉變傳統農業生産方式,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依靠科技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必由之路。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基礎與有機組成部分,農業機械化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自2004年《農業機械促進法》頒布以來,連續十二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涉及到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與措施。我國的農業機械化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然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卻是不平衡的。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及油菜、棉花等大宗農産品,機械化程度較高,部分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生産率已近乎100%;而如茶葉、大蒜、枸杞等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滯後,水準相對較低,且大部分特色類小經濟作物機械化尚未起步。
這樣的機械化是不完整的,只有著力全面推進特色類等小種作物的機械化生産,實現農業生産全面機械化,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要求。
自2008年以來,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肖宏儒帶領的國家茶葉産業技術體系茶園機械團隊,一直在茶園生産機械化領域躬耕不輟、孜孜前行。
肖宏儒説,茶園作業工序繁雜,實現機械化生産困難重重,比如:茶園板結耕作難,機採茶碎茶率高與傳統飲茶習慣對茶葉外形品質要求相悖,茶園種植模式多樣化不利於機械化工作的開展,山區茶園機械裝備研發陷入困境等等。
但肖宏儒卻未屈服,團隊堅持“重點攻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研究方針,從對象特點入手,分解問題、各個擊破,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同步開展,提出“不同地形茶園分形而治”的機械化作業模式與理論,為茶園機械化指明瞭發展方向。
經過不懈地努力,肖宏儒帶領團隊先後分別針對不同的茶園地理地貌特徵,成功研發了系列茶園生産管理機械裝備。
針對平坡茶園,他們創制了高地隙多功能茶園管理機及配套機具、跨行自走式履帶採茶機、採茶機器人,解決了我國平坡茶園大型高效機械化作業的諸多技術難題。
針對緩坡茶園,他們創制了小型履帶式低地隙多功能茶園管理機及配套機具,成功解決了我國緩坡茶園機械化作業的技術難題。
針對陡坡茶園,他們創制了系列輕簡型作業裝備,包括手扶自走式茶園深耕機、小型微耕機、手扶式及手提式小型採茶機等等,解決了山區茶園的松土、除草、施肥、採茶、修剪等輕簡型機械化作業難題。
針對當前人工分級勞動大、效率低的問題,他們研發了連續式多級孔篩分篩機、名優茶智慧分揀機,解決了機採茶的快速高效機械化分級,及芽頭和碎茶不易分離的難題。
一次次難題被攻克,一次次瓶頸被突破,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開創了先河。他們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井然有序、富饒多産的茶園,換來了一張又一張感恩而燦爛的笑臉。
據悉,至此,我國的茶園生産在農業機械化進程中不再落單,成套的技術理論與系列化的裝備大幅提升了茶園機械化生産水準。這些成果,凝聚著茶機人的心血與汗水。他們還將繼續肩負使命,書寫茶園裏的綠色傳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