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實現我國農作物全程機械化

  • 發佈時間:2015-04-01 04:32: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林運跑見習記者李純

  近日,在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農機局長班“局長議事堂”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在當前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耕地品質下降等形勢下,必須加快實現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全程機械化。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如何完善?

  “沒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就沒有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準,但這一政策仍需完善。新制定的購機補貼政策要在農民購機的高峰期之前出臺,2月比較合適;每年把購機補貼資金總量10%~15%用於農機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主要農作物機械化關鍵環節的作業補貼。”重慶市秀山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主任周勝禮建議道。“應當根據各地區農業發展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補貼,比如對內蒙古要重點補貼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的配套機具。”內蒙古察古前旗農機局副局長邢江峰補充道。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農機推廣站站長李社山認為,政策方向可以從購置補貼向貼息貸款轉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今年福建在全國率先試點農機購置補貼市場化改革,取消補貼産品推廣鑒定和進入支援推廣的農業機械産品目錄等前置審批環節,實行農機補貼産品登記制度。”福建省浦城縣農機管理站副站長徐志堅介紹道。這是通過市場的手段消除購機補貼政策引起農機價格虛高問題的破冰之舉。

  土地如何規模化、科學化經營?

  “全程機械化離不開土地的規模連片。但現在土地流轉成本過高,每畝地要價1200元,一般農機合作社或者種糧大戶很難承受,這是全程機械化的關鍵制約因素。應當倡導農民以土地入股,既能降低地租,又能保障農民自身利益,提高農民積極性。”四川省廣漢市農機局農機管理科科長邱成文説。

  土地流轉規模多大比較合適?湖南省衡陽縣農機局局長鄧玉爭認為:“首先要從發揮機械效率的角度判斷,300畝最為合適,這個規模可以使一台大型拖拉機、一台插秧機、一台收割機的功效發揮到最大。”

  “我們市2011年開始推廣深耕深松,都説這種技術能節水增産,但是沒有人專門測算,深翻不深翻、深松不深松到底能增産多少,所以農民並不認可。但是2012~2014年連續3年乾旱中,經過深耕深松的土地增産效果很明顯。今年到農機局報名要購買深松機的有100多人,因而推廣深耕深松等科學耕作技術,給老百姓做出切實的示範很重要,不能強制推行。”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農機局副局長聶照義説。

  農機合作社如何發展壯大?

  “農機合作社投資很大,機具都是為糧食生産服務的,這可以有效避免土地規模化經營中非糧化的問題,國家應當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扶持農機合作社的發展。”河南省舞陽縣農機局局長鄭宏耀説。

  在培訓班上作主題報告的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主任王忠林介紹了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該社探索出了‘以土地入社為核心,以現代農機為載體,以生産合作為紐帶’的模式,堅持以入社土地為主分配、國家投資所得收益平均分給社員、把合作社公積金計入個人賬戶以明晰財産以及一人一票表決制,充分保障了社員的民主權利。這既解決了農業問題又解決了農民問題,既解決了利益問題又解決了民主問題。”仁發合作社為農機合作社發展壯大指出了一條道路。

  “由於農機合作社擁有的土地、房屋、設備等資産均不能設定為抵押物,融資難成為影響農機合作社發展的大問題。我們區的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的名義為下屬農機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題。”重慶市大足區農業委員蔣勝斌説。

  我國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中,農機合作社作為實施主體,要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生産各環節的機械,對土地進行規模化、科學化的經營。但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機耕道建設、良種選育等多個方面,這就需要配套措施同步跟進,加快實現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進而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