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救命藥”斷貨亟待破解

  • 發佈時間:2015-08-26 04:33:43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找不到這種藥,孩子只能用國外替代藥品,近6000元一支的價格將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局,甚至放棄治療”。最近,廣東一位父親在網上發佈“求藥帖”,他兩歲半的女兒患腎母細胞瘤在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治療,術後正在等待化療,急需放線菌素D救命(8月24日人民網)。

  近年來,廉價的“救命藥”頻頻發生斷貨問題。廉價“救命藥”全國斷貨的嚴峻後果不言而喻,要麼是患者無藥可用,直接關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要麼是患者負債用進口的高價替代藥,讓患者家庭不堪重負,儼然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廉價“救命藥”斷貨現象之所以頻頻發生,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斷貨的廉價“救命藥”一般屬於比較小眾的藥,使用量比較少,全國生産這類救命藥的藥企也不過兩三家,只要其中一兩家減産或停産,就有可能造成全國斷貨現象的發生。如這次的化療藥物放線菌素D,理論上全國總共就3家藥企生産,但其中一家已經停産4年,另一家正在等待首次驗證,實際上的生産廠家只有浙江海正藥業有限公司一家,這次因“企業重組後生産線調整尚需工藝驗證等”而暫停生産,就導致了全國斷供。另一方面,斷貨的“救命藥”基本上是廉價藥,價格低,利潤薄,藥企的生産動力和積極性不足。

  因此,要保障廉價“救命藥”的供給,破解廉價“救命藥”斷貨難題,給患者吃下定心丸,就不能只依靠市場配置資源,必須強化政府責任。首先,建立和完善小眾藥品、“救命藥”預警機制,加強對小眾藥品、“救命藥”的市場供需狀況進行適時跟蹤監測。一旦小眾藥品、“救命藥”可能出現短缺或斷貨現象時,及時將訊息反饋給藥企,指導、督促藥企恢復生産,增加藥品産量,保障市場供給。其次,建立和完善國家藥品儲備機制,將小眾藥品、“救命藥”納入國家藥品儲備範圍之內。一旦出現市場斷貨現象,國家藥品儲備庫就可以將儲備藥品投放到市場中,緩解供需關係,讓患者有藥可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