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沙縣小吃”要上市?

  • 發佈時間:2015-08-22 03:29:54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習記者 張茜嵐

  公司要上市本不是件稀罕事,但主角若是“沙縣小吃”,便足以在業內引起一陣轟動。

  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縣小吃。這個廉價親民的中式快餐品牌一路火遍大江南北,但其管理鬆散的“夫妻店”模式,衛生狀況與食品安全水準讓人不太放心的普羅大眾形象,卻也一直為人詬病。一家如此市井化的小吃能打造成中式餐飲第一品牌?近日,沙縣小吃要上市的消息再度沸沸颺颺,但依然停留于“遐想”階段,並未邁出實質性步伐。

  粉絲眾多,大眾標簽難撕

  “沙縣小吃要上市?!”上班族小陳刷著手機上的新聞驚嘆道,“不會吧……這不是要和我‘劃清界限’嘛!”

  像往常一樣,中午短暫休息的時間,小陳都會在公司附近的沙縣小吃解決午餐。昨天中午,他又來到了這家門臉不大、裝修簡單的小店,但今天這家小店在他眼裏,似乎和平時有些不一樣。

  “這家店的老闆,包括他們一家子,都已經認識我了,老闆娘每回看到我都會操著一口福建方言問‘還是拌面加餛飩啊?10塊。’”小陳衝老闆娘點了點頭,邊説邊把準備好的10元零錢遞給老闆娘。不一會兒,老闆娘就把食物端到了小陳面前,從點餐到上餐直至吃完,整個過程只花了15分鐘。

  “每次自己一個人不知道吃什麼好的時候,就去沙縣小吃,又快又便宜還能吃飽。”小陳自嘲道,“沙縣小吃的商務套餐也就十幾塊錢,還有一整只大鴨腿呢,別的中式快餐連鎖店可不止這個價,環境雖然要比沙縣好,但是一份套餐至少也要20多塊錢,種類還沒有沙縣小吃多。”

  雖然小陳是不折不扣的沙縣小吃粉絲,卻沒法説服其他同事跟他一起進店享用小吃。“部門加班訂外賣的時候,老闆都不讓叫沙縣小吃的外賣,嫌街頭巷尾的沙縣小吃門店不衛生。”小陳説,“不管怎樣,沙縣小吃總有一票屬於它的粉絲,也許是和我一樣剛出來工作的底層上班族,也許是附近上學的學生,也許是周邊做小生意的商販。”

  正如小陳所説,沙縣小吃對很多人而言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哪怕硬體設施沒那麼好,但街邊“夫妻店”本身就不是高大上的存在。然而“平民小吃”、“夫妻店”這一系列難撕的標簽,也可能成為其未來上市路上的絆腳石。

  門店是麥當勞10倍,你感受一下

  儘管普羅大眾標簽暫且難撕,沙縣小吃在北京還是站穩了自己的腳跟。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開在全國的沙縣小吃門店沒有一家倒閉。據小陳回憶,位於海澱區羅莊南裏小區北面的街上,十余家不大的門店儘是小飯館。但除了拐角的這家沙縣小吃,旁邊的一些門店在他上學四年間,更疊了一輪又一輪。“之前一家東北菜‘壇子肉’挺好吃,可惜過不久就換了一家,還沒記住那家叫什麼名字,現在好像又要換了。”

  福建沙縣小吃辦公室負責人透露的數據顯示:北京估計有約1500家“沙縣小吃”。而做中式餐飲快餐連鎖的真功夫,截至今年6月,在全國也只有607家直營分店。公開資料顯示,僅福建沙縣人在全國各地開設的沙縣小吃已超過兩萬家,這一數量幾乎是肯德基在華門店的5倍,是麥當勞在華門店的10倍。

  “沙縣小吃”這四個字雖然響噹噹,全國開店數量也呈幾何式增長,但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嚴峻現實是,即使這兩萬家店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沙縣小吃”,還有一個統一的“組織”——沙縣小吃同業協會,但每一個沙縣小吃店之間基本沒有關係,沙縣小吃同業協會除了授予他們商標使用權之外,很難對他們形成約束。“同樣是沙縣小吃,這家店與那家店的味道會相差甚遠。”不少消費者抱怨。

  相比其他餐飲品牌,沙縣小吃的背後還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援,那便是沙縣當地政府。正是在政府的主導推動下,沙縣小吃開啟了轉型之路。上世紀90年代,沙縣政府不僅成立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下設“小吃辦”,還鼓勵鄉鎮幹部停薪留職下海。早在2008年,還在當地政府的策劃下成立了沙縣小吃集團公司,試圖主導沙縣小吃向産業化、公司化的標準運作轉型。

  小吃店轉型,夢想還未照進現實

  據此前沙縣政府官網的資訊顯示,由沙縣政府主導設立的沙縣小吃集團去年底與泰國正大集團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3年內整合6000家,5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沙縣小吃終端,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這也是沙縣小吃欲成為中式餐飲第一品牌的野心正式曝光。

  即便沙縣小吃又颳起一陣“上市風”,但夢想似乎仍未照進現實。

  記者昨日多次致電沙縣小吃集團,試圖諮詢最近上市有何進展,電話始終未接通,該公司甚至都沒有一個正規的官方網站。更有意思的是,沙縣政府官網上那則與正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消息已經被悄然刪除。看來,沙縣小吃上市、成為中式餐飲第一品牌的夢想,依然還很遙遠。

  “沙縣小吃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夫妻店,20年前是這樣,如今多數基本還是這樣。”一位沙縣小吃的店主坦言。資料顯示,目前6萬多沙縣農民在全國各地開設2萬多家沙縣小吃店,但是標準示範店僅有3600家。儘管沙縣小吃一直想走連鎖經營路子,但成效甚微。目前,沙縣小吃集團旗下一家餐飲管理子公司也在負責開展連鎖經營業務,但時至今日,旗下連鎖店僅有二十幾家左右。

  “鬆散的管理模式,無形中加大了管控風險,某一家出現問題,其他家的業績也會受牽連,增加了盈利變數,也加大了企業IPO被否的可能性。”品牌行銷專家朱丹蓬分析,像沙縣這樣的地方小吃標準化難度大,從業者大多是沙縣農民,他們不懂品牌運營,保持環境清潔的意識不強,所以門店常給人一種臟亂差的感覺。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直言,財務不透明、管理不規範、標準化程度低等致命缺陷,也是整個中式餐飲企業不受資本市場“待見”的重要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