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東陽:必須穩定提升糧食産能

  • 發佈時間:2015-08-22 03: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 雪 王 樂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糧食需求和供給面臨怎樣的形勢?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東陽。

  記者:未來我國糧食需求和供給面臨怎樣的形勢?

  王東陽:從糧食需求看,據中國農科院食物政策創新團隊分析,到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500公斤糧食消費必不可少。

  從糧食供給看,我國糧食連續十一年增産實屬不易。客觀分析,前5年屬於糧食生産的恢復性增産,後6年屬於由政策、科技和投入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所帶來的實質性增長。並且,我國糧食總産增加是通過單産提高、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擴大來實現的,在糧食總産遞增的增量中,播種面積擴大的貢獻份額為32.7%,單産貢獻份額為67.3%。此外,由於消費結構升級及市場糧價變化,我國糧食進口同步增加。這表明,即便我國糧食連年增産,但糧食“緊平衡”的供求態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從長遠看,在糧食供給問題上,我國只能也必須長期堅持主要依靠國內生産為主、適當進行國際市場調劑為輔的指導方針。在保持糧食適度進口的同時,到2020年國內每人平均糧食消費量維持在500公斤以上,糧食總産需增至6.41億噸以上,糧食自給率在90%以上,才能滿足需求,並且還要維持巨大的國儲糧規模。這就是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應有之義。

  記者:有人認為,當前國際農産品供需相對寬鬆,應減少國內糧食生産,鼓勵糧食等農産品大量進口,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王東陽:這種認識片面有害。實際上,在聯合國糧農組織食物分類中,穀物僅是稻穀、小麥、玉米及高粱等雜糧,這些都是人們的基本食物來源,而大豆是油料作物,並不作為食糧。我國大量進口大豆,未引起缺糧國緊張,其主要原因在此。目前全球還有8億多饑餓人口缺乏食物,穀物及玉米國際貿易量分別為2.7億噸、1億噸左右,僅為我國穀物、玉米總産的49%、47%,國際市場可供我國的糧食貿易增量有限,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食物需求,糧食進口量的些微變化就可能引發國際糧價波動。

  記者:面對新挑戰和新問題,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王東陽:首先,要穩定提升糧食産能,切實加強耕地保護。若今後6年我國糧食單産增速保持不變,到2020年糧食單産應達到397.4公斤,方可實現糧食總産6.41億噸的目標,但仍需維持糧食播種面積16.13億畝,考慮到糧食復種因素,糧食耕地則必須保持在12億畝以上。這就要求守住耕地紅線和糧食播種面積16億畝以上的底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

  增強糧食産出能力,要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就是土壤性能好,能灌能排,農業機械進得去、出得來,其地塊規模、建設要求能夠適應機械化專業化作業。綜合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國高標準農田應建成8億畝,包括高産田、中産田兩大類型,其産出目標應分別達到畝産量500公斤、450公斤左右;在地塊規模上,南方最小地塊不低於10畝、北方不低於30畝。農田灌溉保證率在90%以上。

  還要紮實推進糧食生産基地建設。據測算,2013年全國糧食主産區佔全國糧食總産的比重由71%提高到76%,主産區的糧食增産份額佔到了全國糧食總增産的88.7%。為此,要進一步發揮糧食主産區比較優勢,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探索建立糧食生産功能區,優先在東北、黃淮海和長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麥主産區,建成一批優質高效的糧食生産基地,將口糧生産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實行優質優價。(經濟日報記者 張 雪 實習生 王 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