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優化結構提升糧食生産效益

  • 發佈時間:2015-08-22 03:21: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8月14日11版刊登的《糧食“三量齊增”怪象從何而來》,報道了我國糧食産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的現象,該報道采寫紮實、分析透徹,為我們這個産糧大縣優化結構、提升糧食生産效益提供了不少有益啟示。

  一是優化結構,提升效益。以我們東小店鄉為例,以往一提起抓糧食生産,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提高産量,很少考慮結構問題,導致許多農戶出現了賣糧難。後來,鄉里決定把水稻、大豆、小麥的種植面積擴種到佔復種指數的85.1%,不僅庫存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而且通過深加工豆類、麥麵類、米類製品,大大提升了生産效益。

  二是積極降本增收,提升競爭力。提升機械化程度,減少成本較高的手工操作,解決報道中所説的價格倒挂,競爭力低的問題。同時通過增施速效雜肥,秸稈粉碎完全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逐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降本增收。

  三是實行規模經營,提質增效。過去,一家一戶種植,幾畝地也要好幾個勞力,現在百畝地也不過幾個勞力操作機械種植,規模種植成本比一家一戶不知要降多少倍。因此,要使糧食增效,必須如報道中所説的那樣,實行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從而實現提質增效,應對國際競爭。此外,要完善糧食種植綜合服務體系,為規模經營創造條件。

  (江蘇省沭陽縣東小店鄉 趙登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