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七夕”來了催熱“符號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8-20 02:34:12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七夕”來了

  催熱“符號經濟”

  “七夕”來了,每一個幸福的姑娘和一家忙著收錢的商家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男人。花店裏,餐廳內,試衣間外,收銀臺前這些平日裏姑娘們常去的地方,已經被“好男人”們“霸佔”。事實上,早在一週前,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各種促銷活動就已經鋪天蓋地地向我們襲來。

  對於商家來説,如何運用各種節日的相關元素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也成了節前必修課。網際網路的運用,線上線下的結合都成為近幾年來“七夕經濟”中的主力軍。

  另外,有專家認為,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要在傳統文化上做文章,賦予産品和服務的文化內涵,通過文化來刺激消費,而不是單純地在節日期間進行促銷、打折或者搞一些與以往別無差異的泛泛的促銷活動,這樣也就失去了節日本身的意義和應有的價值。

  鄭州晚報記者 肖雅文 徐智慧/文 馬健/圖

  餐飲

  情侶套餐在200~500元

  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剛需,吃飯成了大多數情侶約會的必選項目,在這樣一個被大家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裏,羊湯燴面似乎已經烘托不出這一節日的氣氛,紅酒牛排一些西式“大餐”成了首選,稍帶氣氛的各式餐廳也都人滿為患。

  記者走訪多家獨立餐飲門店時發現,情侶套餐的價格大都高於普通雙人套餐,中檔餐廳的價格在200~500元,而中高檔餐廳的情侶套餐價格則更高,不僅如此,大多數餐廳也明確表示,節日當天團購等優惠無法使用。

  鮮花

  花束價格是平常的2倍左右

  據陳寨花卉市場內的商戶介紹,市場裏現有的大部分紅玫瑰都是商家提前幾天從昆明預訂的,因為過節,所以各家各戶的玫瑰都比較緊俏,而且昆明那邊也都基本被訂光了,想要再調貨的話就要等到節後了。

  10天前,小張買下了一束99朵玫瑰花束,因為買得比較多,店主答應給小張優惠,連帶包裝和鮮花還有一些配花,原價200元,最後以180元成交。昨天,小張再次來到之前買花的那家店,同樣的紅玫瑰漲到了400元。

  記者詢問了幾家店舖發現,平日裏單價2元一枝的紅玫瑰,現價2.5~3元,而花束的價格則根據包裝材質和配花的不同,包含50枝以內鮮花的花束價格從100元到300元不等,50朵以上99朵以下的,則在200~350元,99朵的花束價格在330~400元。這是小張之前購買的兩倍左右。

  “這是批發市場,如果在外面的話會更貴。”正在賣花的趙先生告訴記者,往年情人節當天,街上都有很多賣玫瑰的,基本上每枝玫瑰的價格都在10元左右。“不過説實在的,玫瑰花也就是過節表達心意的,平時也很少會來買,貴點也可以理解。”趙先生説。

  禮品

  1000~3000元的飾品較受歡迎

  鮮花有了,晚餐也吃了,那麼送禮物這一表達專屬心意的環節就要來了。送衣服、送化粧品要根據另一半的需求,全程在對方的眼皮子底下。

  在位於花園路大商總店一樓的黃金珠寶區,隻身來挑選禮物的男士明顯增多。“選一條項鍊給她吧,平時她比較喜歡哆啦A夢,我看這裡有哆啦A夢的吊墜,想買一個送給她。”正在櫃檯前挑選項鍊的劉先生告訴記者。記者注意到,劉先生選擇的這條項鍊價格在3000元左右,配合商場的一些活動,優惠完的價格在2600元左右,相當於打了一個八五折。

  記者詢問了多家專櫃的導購員,發現價位在1000~3000元的飾品相對來説更受歡迎。

  趨勢

  網際網路助力“節日經濟”

  企匯網總經理何麗麗説,目前,一些傳統意義上的鮮花店都在積極地嘗試網路銷售,有的通過微信或者淘寶店銷售,有的加入電商平臺牌,如地鐵購、百花集等,有些商家,特別是有一些品牌性的鮮花品牌商家和一些活動聯合,比如和中原地鐵報組織的千人相親會聯手,讓目標群體和用戶了解自己的鮮花品牌,進而到平臺上購買。

  有人説是網際網路成就了這些節日,對此,何麗麗説,無論是國外的還是中國的,這些傳統的節日都是存在的,只是原來的傳播範圍太小了,自從有了網際網路以後,節日傳播的速度更快、更廣泛,更容易形成人群的聚集。每逢一些節日,只要一個人或者一個商家做一件好玩的事情,就很容易把這件事迅速地傳播起來。

  説法

  浪漫節日,還應該多些文化元素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任佳説,七夕臨近,各大商家已搶先進行各種促銷活動,從服裝到珠寶,從鮮花到禮品,食品(巧克力)之類的,不論是實體商家還是網路店舖,都開始打出各種“甜蜜牌”“浪漫牌”,催生了又一種節日經濟“七夕經濟”。

  各種與情人節相關的元素都融合在一起,開始捆綁銷售,或者通過活動吸引顧客眼球,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進而提高商家的經營業績。有的專家統稱他們為“符號經濟”,就是有標誌性的時間節點和消費人群。比如中秋節、情人節等。這些節日經濟的誕生可以説是對我們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下,刺激消費市場的一劑良藥。

  那麼對於商家及市場來説,如何用好這種符號經濟?一方面要準確地分析和判斷這個市場的消費需求和實際購買力,同時自身也要有過硬的實力,要真正地運用我們節日的噱頭來實現經營的創新、産品的創新和服務的創新,比如七夕節要在傳統文化上做文章,賦予産品和服務的文化內涵,通過文化來刺激消費,而不是單純在節日期間進行促銷、打折或者搞一些與以往別無差異的泛泛的促銷活動,這樣也就失去了節日本身的意義和應有的價值。那麼等這個節日市場升溫到一定程度並趨於成熟的時候,喚起消費者的共同認知的時候,就可以弘揚和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提高物質消費水準和精神文化水準,最終取得文化與經濟的雙贏。

  也有專家表示,小時候,坐在葡萄樹下聽牛郎織女情話的興奮和激動,如今想起來已是遙遠而甜蜜的回憶。而現在我們過節,千篇一律都在重復著同樣的主題,幾乎把每個節日都過成了購物節、狂歡節、吃貨節……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喪失文化的傳統的節日也是一種退步。到了七夕節,不能滿大街都是鮮花、巧克力,還應該有更多和傳統的文化相結合的活動,實現文化和經濟共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