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腳踏實地小項目裏找到大天地

  • 發佈時間:2015-08-19 01:29:30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就業難,創業更難,中年人想成功創業難上加難。“4050”通常是對年齡約在40歲到50多歲人員的統稱。面對同樣的創業環境和市場,人到中年的他們在創業的路上走得尤為艱辛。缺技術、少資金,加之年齡偏大,生活壓力重,創業顧慮重重,都是阻礙他們的攔路虎。

  連日來,記者走訪多位成功創業的中年人,請他們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不同的創富經歷,卻有著相似的坎坷與磨礪。他們有著做事時的堅韌與踏實,為人處事的穩重與誠信,對成功的渴望與堅持,絲毫不輸給年輕的創業者們。正是由於對成功的不懈追求,讓他們贏得了身邊人的尊重與喝彩,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從擦玻璃做起的家政公司經理

  8月14日,在安寧水岸天成的高檔住宅小區裏,記者見到了澤成家政服務公司經理高海成。這個年已58歲的大漢有著黝黑的面容和爽朗的笑聲,工作服後背上醒目地列印著“澤成家政”四個大字。此時,他剛從客戶家裏檢查完員工的“作業”。談到創業多年的經歷,高海成用了八個字來概況——跌跌絆絆、不懈堅持。

  “還記得我剛下崗那會兒,心裏感覺跟天塌了似的。對生活完全沒有信心,也不知自己該怎麼應對。最艱難的時候,就想著我是家裏的男人,不能讓父母、妻子和孩子跟著受苦。就是這樣的念頭支撐著我。為了養家糊口,幹過很多活,當搬運工、庫管、保安,也曾經被人騙去傳銷窩……”回憶過去,高海成告訴記者,下崗之初,他從來沒有過要自己獨立創業的打算,也不敢想自己能開公司當老闆,是一次偶然的經歷,讓他看到了家政服務業的前景和機遇。

  2007年冬天,他被家人從重慶一傳銷窩點解救了出來,回到蘭州後無所事事,找不到新的工作。正在發愁時,一個親戚幫他攬了份臨活。新建好的一棟五層樓房,找人打掃衛生。掃地、擦玻璃,活兒臟一些,時間趕得緊,可也不難幹,共給2500元錢。“我帶上約好的三個人,四個人整整幹了三天時間。除去給幹活的人開工資、買飯用去1000元錢,我自己掙到了1500元。這讓我當時一下子興奮了起來。”嘗到了甜頭的高海成立即買了水果、牛奶去感謝之前幫他攬活的親戚。在與對方聊天的過程中,高海成想到馬上要過年了,家家需要打掃衛生,自己不妨替人擦玻璃搞衛生。回到家後,高海成將這一想法告訴了父母和妻子,可老父親怎麼也不同意,認為一個大男人不該低三下四去給人家搞衛生。

  “當時已經快到臘月了,我心裏非常著急。怕錯過機會,就和家人撒謊説出去找工作。”高海成學別人在高檔小區周圍貼廣告、發小名片,居然很有效,有四五家人約他到府服務。訂好了日子,高海成一大早就匆匆出門,脫下身上的乾淨衣服,換上包裏的工作裝。“第一次到府服務,沒掙到錢,還賠了50元。那家客戶住在雁灘,我在擦客廳角上的一盞燈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瓷瓶。沒辦法,只好給人家賠錢了。起初對方稱扣除清潔費,要我再掏200元錢,可我身上只裝了56元錢,最後討價還價給對方留下50元錢就離開了。”辛苦了整整一天,卻還賠了錢,這次的經歷讓高海成認識到即使從事門檻較低的家政服務,也要提高服務水準,嚴格管理。這條50元錢“買來”的經驗,讓他在開了家政服務公司後受益匪淺。

  從賠到賺,從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到四十多人的固定團隊,從打零工到當老闆。經過了近八年時間的磨礪,高海成嘗遍了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也徹底告別了當初灰心喪氣的心境。如今,他的公司開展的常規業務已經涵蓋鐘點清潔、管道疏通、整體清潔、擦洗玻璃、維修家電、老人陪護、月嫂服務等多個方面。靠著這些不起眼的臟活、累活,高海成供自己的兒子讀了碩士研究生,給全家人買了新樓房。

  辭職開起三家孕嬰用品店

  談到“4050”人員就業、創業,很多人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下崗失業”。實則不然,其中也有一些勇於挑戰自我的“新4050”人員,他們不是被動下崗,而是選擇主動辭職下海,放棄已有的穩定生活,依靠自己準確的市場研判能力,豐富的人脈關係和一定的經濟基礎等優勢,重新尋找事業的春天。

  在身邊很多朋友看來,主動放棄每月3200元的工資收入,自己打拼做生意無疑是自找苦吃。而性格比較倔的魏蓉就是在這種“自找苦吃”裏找到了自信與成功。今年45歲的魏蓉,是西津西路一家20多平米大的孕嬰用品店的老闆,同時她還在武都路、雁灘各有一家孕嬰用品店。做到這樣的規模,她用去了整整四年時間。

  提及當初的辭職,魏蓉感慨地説:“我之前是在一家中小規模的商貿企業裏做行政主管。每月的工資收入3200多元,年底還有一定數額的獎金,公司也會獎勵員工旅遊、外出培訓等。可是總覺得幹得沒勁,整日瑣事一大堆,一點都找不到成就感。”工作上的不如意,也影響到了她的生活。看到她情緒低落,對待工作較為消極,老公鼓勵她辭職。“辭職容易,可要找到新的事情做並不簡單。小公司的工作,我比較厭倦,就想著自己創業。”

  2011年春天,家人給魏蓉湊集了12萬元的創業資金,幫助她在安寧開了個化粧品店。可好景不長,看著別人做生意都在賺錢的魏蓉第一次迫切地感受到了生意場上的殘酷。“開店半年時間,前後賠進去5萬多塊錢。店裏的員工要開工資,房租也要按時交納,可生意一直不景氣。特別是到了學生假期,生意特別慘澹。”無奈之下,魏蓉只好將店轉讓了出去,算下來這次創業的失敗直接經濟損失將近9萬元。一籌莫展時,魏蓉也想到了再去找工作,不行就找一傢俬企幹幹,混到退休算了。

  心情極差的魏蓉去南京遊玩,逛街時發現這裡孕嬰用品店非常普遍,一個念頭在她腦中浮現:開個孕嬰用品店,目標人群盯住年輕的爸爸媽媽,這些消費者購買能力好,舍得為孩子投入。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當媽媽多年,對孕産婦以及小孩各個年齡段的服裝、娛樂需求非常了解。回到蘭州後,魏蓉當即行動,勸説朋友投資入股,在西津西路盤下了一個臨街鋪面,裝修、進貨,新店開張后生意果然不錯。隨後兩年,她又在家人、朋友的支援下再開了兩家分店,現在每家店單日的營業額約在2500元左右,魏蓉也在創業中收穫了快樂與財富。

  創業經:

  起步別怕生意小穩紮穩打是關鍵

  不同於“80後”、“90後”,“4050”人員普遍缺技術、少資金,加之年齡偏大,生活壓力重,創業顧慮重重。在創業路上,他們面對的挑戰重重。如何才能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贏得自己的事業呢?讓我們聽聽成功者的“創業經”。

  “創業最忌諱的是眼高手低,千萬別怕自己看準的生意太小,別怕丟人,也別擔心賺不了錢。”高海成告訴記者,在選擇項目時“4050”人員要更加謹慎一些。高投入並非一定能帶來高收益,很多時候卻意味著高風險。不妨選擇一個小店小項目,從小到大慢慢做起。等到掌握一定的經驗,積累了相當的資本後,可以再尋找機會拓展規模。

  魏蓉認為,“4050”人員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最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優勢。不要選擇自己一無所知的行業,道聽途説追求高回報。同時,在門店的選擇上也要多多考察,儘量靠近目標人群。在店舖的推廣宣傳上,應注重微信平臺等新媒體推廣方式,直接吸引準客戶群體。

  □記者陳瑋實習生謝君心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