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什麼國內高校創業教育“好看不好用”?

  • 發佈時間:2015-08-19 01:29:30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真能教出來嗎?”德迅投資董事總經理邱淳提出的這個疑問已不新鮮。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十多所高校成立了創業學院。不僅如此,浙江大學等更多高校在全校範圍內開設創業通識教育課程。

  “我感覺,國內創業教育比美國更加如火如荼,北京的氛圍甚至比矽谷還濃,我有時候甚至會擔心短期是不是太多了。”真格基金投資管理副總裁劉元説。

  對於創業教育,拉勾網、3W基金聯合創始人鮑艾樂認為,“創業這個事是幹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這是不少投資人的共識。

  創業班畢業生中創業者寥寥

  去年從武漢體育學院本科畢業的鄒通,除教育學學位以外,還修了50多學分的創業課程,完成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的創業二學位輔修。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武漢高校2009年開始聯合辦學,當時大二的鄒通看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招收二學位的公告時報了名。從“創業機會識別與商業模式創新”、“創業素質與創業心理”到財務課、人力資源課、撰寫商業計劃書的課程等,鄒通每週六日趕去上創業課程。

  鄒通畢業後去肯德基做了兩個月的見習經理,把店面所有崗位都輪了一遍,“終於把所有知識串起來了。創業課教會了基礎,但實際到社會上創業是遠遠不夠和有缺陷的。之前在學校所學的過於碎片化,看上去管理、人力資源等各方面都懂,但實際上沒有實踐不成體系”。

  每學期創業課程開課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鄧漢慧都會對自己班上的學生進行創業意願的統計。她發現,想創業的學生從最初的30%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90%,“大學生創業的意願在不斷地提升”。

  鄒通畢業後接手管理家族服裝企業,卻並不認為自己是創業者。和鄒通一起畢業的同期學員中選擇創業的也寥寥無幾。“在學校期間創業項目好的學生都被保研繼續讀書了。”鄧漢慧説。

  另有不願具名的學生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高校創業班到了學制後期上課率僅不到一半,能容納100人的大教室裏有時只有七八個人。

  面對“創業班無人創業”的質疑,鄧漢慧解釋説:“創業教育並不是讓每個人畢業後都去創業,而是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創業。創業是高風險的事。我在自己課上反覆提醒學生的是,要思考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創業。”

  創業教育不是老師教你怎麼賺錢

  “你認為什麼是創業?什麼是創業教育?”面向全校學生招收創業訓練營學員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曾在向1.5萬名學生發放的調查問卷中提出了這兩個問題。在回收的1.2萬多份問卷中,80%的學生回答,“創業就是做生意,創業教育就是讓老師教我怎麼賺錢”。

  “事實上,創業教育不是讓學生一齣校門就創業就當老闆,而是培養一種企業家精神。”鄧漢慧説。學生存在普遍誤解的原因,是不少高校的創業教育“走形式”、“運動化”。

  在2015年7月15日全國創新創業教育高端論壇上,中南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室主任楊芳指出,有些學校存在創業教育“用力過猛”的現象:一種是將創業課程設定為全校學生的必修課,但教授的課程卻是“創業管理”,“學生還不知道創業是怎麼回事就先教管理了”;另一種,是將一部分學生拉出來專門成立創業班,培養“未來企業家”。

  邱淳認為:“創業教育所發揮的功能應該是讓學生從客觀角度了解創業是什麼,而不是從主觀角度的價值觀上鼓勵學生創業,引導學生都去創業。”

  此外,當前高校創業教育還存在師資匱乏的問題。“不少高校開了創業教育,但師資又跟不上。所以很多都是輔導員和行政方面的老師在代為上創業課,教學品質很難保證。”鄧漢慧説。貴州銅仁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輔導員詹一覽在該校負責創業教育,他説:“我們覺得自己沒經過培訓,也沒有切身的創業經歷,也不敢教學生去創業,只能通過我們個人的人生經歷給他們灌輸一些東西,或者上網查一些資料。”

  教育改革才是創業教育的根本

  “雖然很多高校都在提倡,但國內創業教育總體是比較落後的。其實,獨立自由的教育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創業教育。”天使灣創投副總裁尚耀庭説。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國內大學目前開設的創業學院大多都“只有概念沒有實質”。創業的基礎是創新,創新源於批判和質疑,離開創新環境來培養學生創業,最終發給學生創業學位,而不會給學生創業能力。

  據了解,國外的創業教育最先起步是在歐美發達國家,至今已有約60年曆史,其中以美國最為典型。

  美國目前有超過2000所院校開設了形式各樣的創業課程,其中超過500所高校提供有相關專業的本專科學位,並在學校整體教育教學中鼓勵學生探索、創新、自由思想。美國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者達到20%。

  目前在矽谷創業做圖像識別産品的吳雨欣,剛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碩士畢業。本科在美讀政治學的她,讀研期間因接觸到自己的創業導師而走上創業道路。“美國大學創業課程的一大特色是理論和實戰結合,教授不僅會系統性地給學生講解從做産品、招人、市場推廣到融資的一些原則,還會邀請已在市場中嶄露頭角的創業公司來傳授經驗,並讓學生自主研究它們的創業經歷,評判它們現有的産品,和它們一起解決現有的難題和挑戰,讓學生能親自體會到什麼是創業。”吳雨欣説。

  據吳雨欣介紹,在美國大學創業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創業點子,組建團隊,在老師的指點下獨立完成創業項目,最終接受風投直接評估,“這些點子在不斷打磨後往往真的成為了一個好産品,把學生們引向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曾在矽谷工作12年的邱淳認為,與“開放型素質教育”的美國教育體制相較,中國大學生剛畢業時創業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是教育體制問題,這也正是他對於投資國內大學畢業生創業項目尤為慎重的原因。

  鄧漢慧認為:“中國應該更加重視創業教育。目前的高校和政府對於畢業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後端場地提供、資金支援上。順序有些倒過來了,應該從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抓起。”

  熊丙奇認為,我國要形成美國大學畢業生20%選擇創業、且創業成功率較高的局面,必須從根本上對大學辦學和教育進行改革:首先,必須給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讓學校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自主開設學科、專業、課程,培養具有本校特色的學生;其次,大學在辦學過程中,應把選擇權交給學生,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師資、學習時間,學生花一段時間去體驗社會,感受創業。

  □據《中國青年報》何林璘劉嬋張光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