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離開體制的創業者:新一輪下海闖出新天地

  • 發佈時間:2015-08-19 01:29:30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是一個熱門的大眾話題。然而受傳統成功觀念的影響,離開體制創業則一直飽受各方爭議。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留在體制內和離開體制自謀生路都是一種人生選擇,而如何走這條艱苦的創業路,每個人又都有各自的方法和路數,至於成敗與否,旁人亦無權評判。在此,記者采寫了兩個真實案例僅供創業者或有此意圖者參考。

  成功者: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周志帥,33歲,就在1年前,有很多人沒想明白,這樣一個在領導眼中“年輕有為”的公務員怎麼就選擇了辭職“下海”這條路,而他離職時的職務是蘭州市工信委政策法規與産業投資處的處長。

  “我的朋友圈當時就像炸開了鍋,什麼樣的説法都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周志帥一邊笑一邊顯得有點無奈,“領導當時找我談話,勸我不要一時衝動、頭腦發熱,更多的人聽到我的事情評語用的都是‘腦子不清楚’、‘傻’這樣簡單粗暴的字眼。”

  而周志帥在那段時間除了給自己的家人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接受自己的想法之外對於外界沒有做更多的解釋,“讓我欣慰的是我的家人最終都選擇了支援我,即便我的岳父到現在還不理解我的做法,但他默認了我的選擇。”

  2013年12月周志帥提交辭職報告,次年3月正式離職,在離職的這個月,周志帥的微信朋友圈中只發了一條説説:人的一生高矮不一、長短不齊,可有幾人能明白自己屬於哪一種?

  而他恰恰就是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那種人,周志帥説,雖然自己大學專業學的是法律,但是一直以來自己想做的是企業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在工作後還讀了管理方面的在職研究生,但是在工作的選擇方面他還是遵從了家人的意願——考公務員,“畢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父母把我們供養大不容易,我想先了了他們的心願。”

  不過,他也為自己訂了一份職業目標和規劃,可以簡單概括為兩點,其中一點就是在體制內的時間不能超過8年,另一點是一定要做企業經營管理。“我當時就暗暗下決心要努力工作,爭取資源,積累經驗,為我以後做企業管理鋪好路。”

  從2005年考入隴南市檢察院開始算起,8年間他還先後參加過3次公務員考試,最終在2009年進入了蘭州市工信委工作。“其實我很感謝我的機關工作經歷,如果把政府看做一個大的企業,它讓我對其內部運作機制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8年後,他做到了,他的確辭了職。周志帥表示,選擇在2013年辭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一屆政府上臺後釋放出的改革的利好信號讓他按捺不住了,“雖然我也在猶豫,但我知道,如果再不行動,我就沒有動力了。”

  不過,辭職後的他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迷茫期,“雖然我知道自己的方向,但是我還沒想好我要具體做什麼。”不過機關多年工作為他積攢的人脈讓他並沒有得閒,很快一家商貿公司得知了他辭職的消息,請他出任公司副總,他當時並未拒絕,原因很簡單,“當公務員時,我接觸過管理,接觸過投融資,也接觸過工程建設,但就是沒有接觸過商貿,我想深入了解一下。”

  5個月後,周志帥再次辭職,開始籌備自己的公司——甘肅中實華商管理諮詢有限公司。2014年11月,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各項業務啟動。業務分為3部分,即,傳統管理諮詢、企業投融資服務、實體項目,其中實體項目又包括建設工程項目和商貿兩大塊。

  “公司註冊資金當時是100萬,實際資金可能需要50萬左右,但也不是什麼難題,找朋友東拼西湊就夠了。”如今,除傳統管理諮詢正在籌劃啟動外,公司其他業務均已正常運作,其中,建設工程項目最先啟動,目前在新區和成縣都有項目已開工。企業投融資服務方面則分為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兩部分,周志帥表示,目前線下業務部分已納入融資規劃的有20家企業,融資渠道或通過政府或通過擔保公司,計劃融資額度達3000萬。線上業務主要通過目前已委託科技公司研發、月底即將上線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管理平臺進行,“目前所確定的O2O模式主要是網站和公眾微信平臺,至於手機APP還要視業務進展狀況來確定是否有研發必要。”

  對於周志帥來説,以上業務的開展只能算是他龐大的經營計劃中的“一期工程”,他的下一步計劃是進行公司的股權融資,擬籌集1000萬的資金,但資金來源對他來説似乎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有必要會借助銀行的借貸政策,但是我個人更偏向於私人借貸,畢竟沒什麼繁雜的審批手續,都是靠雙方的誠信。”他還計劃用3年時間使中小微企業金融管理服務平臺的入駐企業達到500家。他的“二期工程”則是在5年之內計劃將各個業務獨立出來,但分部之間又互有聯繫,形成分散型集團。

  當然,在創業的道路上,周志帥也遇到一些問題,如,機關單位審批手續多,服務水準低,“説實在的,‘門難進、臉難看’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以前自己在機關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現在位置換了,這種感覺就出來了。”而對他來説,目前來説最大的問題則是團隊的組建,“尤其是中層以上的核心團隊一直難以成立,在磨合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適應。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交給時間來解決。”

  在談及當初辭職時是否有過創業失敗的擔心,他説,“我從來沒想過如果失敗會怎樣,我覺得這樣想是在給自己下套,我只會去想如何做好規劃,怎樣去努力去實現。”

  徘徊者:走一步看一步

  李玉梅,29歲,這樣一個外表看起來很爽朗、擁有燦爛笑容的女孩,誰都不會相信她曾經有過吃安眠藥自殺的經歷。現在再説起那段經歷,她顯得雲淡風輕,“確實可怕,但卻為我換來了自由。”

  2009年大學剛畢業的李玉梅,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報考了甘肅某地縣的特崗教師職位,並成功考取了職位,但是她卻沒有和她的家人一樣的興奮勁兒,她覺得這並不應該是她的歸宿,“並不是因為待遇或是別的什麼,而是我不喜歡那種氛圍和環境。”很快,到任不到一年,她便主動離職。

  得到消息的家人生氣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無奈木已成舟,於是要求她第二年報考其他公務員職位,但是她堅決不從,“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這句頗有文青意識的語句成了她的抗爭宣言。

  然而這種觀念上的分歧引發的爭執就像一場拉鋸戰耗損著李玉梅的精神,加上離職後,短時間內很難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更加劇了其家人的不滿。“我們幾乎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終於在一次“暴風雨”過後,李玉梅氣不過,吞下一瓶早已準備好的安眠藥實施自殺,所幸家人及時發現並送醫救治才沒有危及生命。

  在這之後,李玉梅的家人徹底放棄了對她的“説服”工作,決定任其自由發展。不久之後,擅長文字工作的她應聘至蘭州本地一家知名房地産公司做策劃工作,一直以來工作做得不錯,也較受領導器重。一次偶然的機會,曾在工作中有過合作的客戶想介紹她去西安一家頗有實力的廣告公司做策劃,很快她又踏上了前去西安的火車。

  但是,僅過了半年光景,她就又回到了蘭州,“以前在房地産公司做文案是‘甲方’,現在在廣告公司是‘乙方’,‘乙方’全由‘甲方’主導,我不喜歡這種感覺。”她如此解釋道。

  此時,時間已經到了2012年的冬天,“自己做點什麼的”想法已經在李玉梅的腦海中醞釀了一段時間,但是她並沒有具體的想法。借助2013年春季的一次進藏旅行她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旅行途中我認識了一個飾品設計師,和她聊著聊著,我突然感覺賣特色飾品是個不錯的選擇。”於是在旅行途中她就與那位設計師達成了合作意向,即李玉梅負責售賣,設計師負責發貨。

  回到蘭州,李玉梅開始著手她的首次“創業”,“其實只能算是‘微創業’,沒有啟動資金,而且我也想節約成本。”當時正值微網志行銷大行其道,微店雖還沒出現,不過‘熟人經濟”已經抬頭,李玉梅也打算利用新興媒體平臺挖掘她的第一桶金,她通過微網志、微信以及QQ空間發佈飾品資訊,結合她自身的優勢,她把每個系列的飾品推介當做行銷策劃案在做,“我就是想做的與眾不同,給飾品注入靈魂。”

  一開始,確實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還有很多人留言詢價,“這是我沒想到的,頭一個月賣了大概二三十件,入手3000多塊。”帶著嘗到“甜頭”的喜悅感,她在行銷方式的創新上更加賣力了。但是很快,她發現,當她發了飾品軟文之後,更多人只是點個讚,卻再不發聲。“我大概撐了4個月左右,基本就沒有出貨量了,我後面突然意識到,飾品並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家沒那麼強烈的需求,我肯定也沒法靠這個營生。”

  在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之後,由於缺乏經濟來源,李玉梅不得已又做起了她的老本行——房地産策劃,“自己做的時候習慣了自由的工作時間,回到企業上班會覺得很不適應。所以我還是打算找機會自己幹”

  此後她還籌劃過和人合作開咖啡館、開小吃店,但這些最終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計劃“流産”,如今,她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小型的文案策劃公司,所謂“公司”,其實只有她和合夥人兩個人。辦公地點設在合夥人的家裏。“我想還是回歸本行比較靠譜,畢竟手頭還有些以前工作中積累的資源,可以接到一些活。”

  目前,公司運作不到半年,卻未見大的起色。“掙的錢只能算是能維持生計吧。”説到未來的營生,李玉梅雖面露愁色,但還是顯得幹勁十足,問及是否後悔最初辭職的選擇時,她這樣説道,“我不後悔,我是個願意跟著感覺走的人,也許目前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比起失敗,我更怕活在限定的框架中。”

  □記者劉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