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湖大漠一線牽

  • 發佈時間:2015-08-17 01:30:5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疆阿克蘇,高溫46攝氏度。

  沙漠裏搭建的塑膠大棚內,鹽鹼水淡化試驗正在進行中。“我們的研究已獲重要進展,將在新疆億利集團的鹽鹼地上首先使用。”浙江大學教授王建江對科技日報記者説,“淡化南疆的鹽鹼水是新疆人民的期盼。我們這個項目就是要讓鹽鹼水變淡水,解決困擾新疆多年的鹽鹼水難題。”

  這是浙江大學科技援疆的一個片斷。

  近年來,為加強與地方及邊疆的科技文化合作,浙江大學專門成立了地方合作處,出臺了相關制度,制定了考核辦法。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對科技日報記者説,學校積極搶抓機遇,在戰略領域頂層設計,進一步對接學術前沿和國家與區域戰略需求,加強與地區的協同創新。同時學校高度重視文化遺傳保護與傳承創新,具備了多學科交叉進行高水準文化遺産保護與研究的能力,建立了文化遺産研究院,對邊疆文物進行數字化採集與保護。

  於是,就有了一批教授萬里走邊疆、傳播科學與文化的浙大故事,也有了“頂層設計,機制保障;精準對接,持續服務;協同創新,校地融合”的“浙大現象”——援疆老師們不僅為邊疆發展奉獻了自己的知識和文化,更在廣袤的邊疆大地上寫下了幾個大字:求是精神。

  寧夏須彌山石窟。頂著高溫,踏過近千級石階,李志榮副教授登上了海拔近3000米高的須彌山。在24號石窟裏,面對北魏時期的洞中石像,談三維掃描記錄,論歷代修復技術,她如數家珍。作為浙江大學派往寧夏須彌山石窟的負責人,她帶著幾個學生每天爬著鑽進各個懸崖上的石窟洞,給石窟和石像進行數字化三維掃描記錄。

  “我每天要在須彌山上下四五個來回,不過開心就不覺得累。”李志榮説。她和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團隊的教授們已研發出多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軟硬體系統。

  參與這項研究工作已20多年的魯東明教授説,我們利用多照片高保真建模技術,完成三維數字資訊採集,具有高保真、誤差少、精度高的特點;刁常宇副教授則在多圖像三維重建系統、可移動文物高保真數字化採集系統等研發上取得了突破……除了須彌山,在新疆博物館,在西藏阿裏,他們都正在對數百個洞中石像、數百件一級文物和部分二級文物進行了數字化三維掃描記錄。

  另一個,是讓新疆的鹽鹼水變淡水的故事。

  王建江教授是浙大水專家,兼任塔裏木大學水建院副院長。嚴謹而不失激情,王建江教授很快融入到塔裏木大學。他正在負責開展一項將新疆南部鹽鹼地水變淡水的研究與開發,浙大的團隊負責基礎數據研究,塔大團隊負責實驗工程推進。8月3日,新疆中試基地傳來好消息:阿拉爾一師十二團億利集團,利用移動淡化水裝置成功實現日處理500噸。王建江説,下一階段目標確定為實現日淡水量5000—10000噸。

  頭戴草帽,肩背跨包,説話爽朗,辦事雷厲風行的程榮霞也是一位浙大的“現代西行使者”。

  “我每年要跑新疆好多趟,哪需要就到哪去唄。”程榮霞説,塔裏木大學校長王合理如是評價:“她是浙大與塔大合作的一根紐帶……”

  塔裏木大學離沙漠最近,但王合理卻説,“我們現在離浙大最近”。

  在塔裏木大學,浙江大學的教授們在發展思路、項目實施、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援,塔大配合協同創新。每年2—3次校校會商,針對塔大的需求,浙大都全方位支援落實。

  塔大人文學院院長安曉平説:“浙大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了我們的發展理念,形成了新的發展思路。以邊境安全為重點進行學科建設與研究,這是我們的特色和優勢。在浙大幫助下,我們組建了非傳統安全與邊境民族發展研究院,每年都能拿到項目。浙大還幫助學院培養了17名博士、17名碩士。”

  西湖大漠一線牽。以浙大求是精神作魂,援邊教授們正以精準服務持續推進,把成果和論文寫在廣漠的邊疆大地上,浙大的一系列項目也正成為科技援疆的典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