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

  • 發佈時間:2015-08-11 09:31:52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學生學哲學是不是太超前?

  近日,以“重新發現兒童”為主題的揚州梅嶺小學西區校“新兒童教育論壇”暑期培訓舉行。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新學期兒童哲學課將成為梅嶺小學西區校的必修課。

  小學生學哲學是不是太超前了?很多人對此不理解,並憂心忡忡:一種是擔心孩子——哲學艱深晦澀、枯燥難懂會加重孩子們的負擔,會影響其他正常課程的學習;另一種是擔心哲學——據報道,該校哲學課從身邊的“幸福”談起,而幸福本身是一個高度抽象的哲學範疇,有人擔心小學生根本理解不了,而為了遷就小學生的理解力,課堂必將哲學淺薄化和庸俗化了。

  在我看來,這兩種擔心都顯然杞人憂天了。

  首先,不必擔心開哲學課會影響課業。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孩子最需要加強的,不是繁重的課業和考試的“滿分”,而是輕鬆自信的心態、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律誠信的品格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最強大腦》有一期曾經震撼過無數家長。同齡的兩個孩子,因為比賽的結果都哭了,但是中國孩子哭是因為以為自己輸了而崩潰大哭,義大利孩子則坦然接受最後“輸”的結果,他流淚只是因為看到對手傷心而難過。兩個小男孩的淚水告訴大家:中國孩子缺乏什麼?梅嶺小學的老師直言:“現在的孩子溫飽都不愁,但為什麼還有很多孩子不快樂?”這正是他們開設哲學課希望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從這點來説,在小學生中開設哲學課是非常必要和大有可為的。

  其次,擔心哲學艱深晦澀只有大學生才可以理解?我看也未必。“我可以撒謊嗎?要是我不去上學? 要是我不遵守規則?為什麼我沒有錢?為什麼這也不許、那也不行?我可以永遠不死嗎?我可以放棄一切嗎?……”這些都是孩子會問到、而家長往往答非所問的問題,這些問題出自一本叫做《哲學鳥飛羅》的書,這是一本兒童哲學書。它把哲學問題從高冷的幻覺里拉進生活,以童心彰顯出來,不是淺薄化和庸俗化哲學,而是人性化哲學。

  孩子學哲學,理解力毋庸擔心,思辨力不夠則恰恰是需要通過哲學的訓練來提高的。亞裏士多德曾經説過,哲學作為“愛智慧”産生於詫異或好奇:從明顯的疑難中感受到詫異,因而想到自己的無知,為了擺脫無知,因為愛智慧,於是就産生了哲學。而孩子的直覺思維比汲汲于功名利祿的成年人更容易接近世界的本真。滿腦子房子票子車子位子的成年人,誰會騰出空來想一想哲學家苦苦思索的終極問題,譬如:我們是誰?我們從哪來?我們到哪去?但也許每個孩子幼年時期都有過“我是誰?我從哪來?”的困惑和思索。孩子才是天生的詩人與哲學家,赤子之心才能直通宇宙本性。不能因為我們世俗,就用世俗來衡量孩子,不能因為我們的眼睛渾濁,就用渾濁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在幼兒眼中,萬物都是夥伴,都可以與之交談,包括小動物、昆蟲、玩具、物件,甚至包括肚子裏的咕咕聲。”(周國平 《寶貝,寶貝》)

  美學家李澤厚説哲學是科學加詩。在筆者看來,科學加詩都是最符合孩子追問自然的本性的。小學生學哲學,無疑會裨益終身。且不説,開拓眼界,訓練思維,提高理性,就是關於了解公德與私德的關係,在群體中如何處理與陌生人的關係、傾聽不同意見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對他們進行哲學啟蒙,正是將哲學的理性思辨貫穿到公民教育中。

  因此,在我看來,小學生開設哲學必修課,學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學?譬如,如何將幸福、智慧、知識、語言、生命、愛、死亡等看上去深不可測的哲學話題,讓孩子思考並理解,而不是將之簡單處理成教科書的“律條”?教育學裏有一個著名的“三任何”説,即任何知識都可以用恰當的方法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人。據報道,課程形式將以討論為主。這意味著學校採用了寬鬆的教學方式,而除了討論之外,激發孩子的好奇,平等對話,鼓勵多元思考,甚至激辯都是符合哲學內核的方法。在這個課堂上,需要呵護和捍衛的是孩子追求真理和自由表達的權利。

  也許孩子們的表達很幼稚甚至可笑,但他們觸及的哲學思考的深度並不亞於成人——你知道的,在所有成年人假裝沒有看見的時候,是孩子,喊出了“皇帝沒穿衣服”的話來。(孫曉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