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碳”路

  • 發佈時間:2015-08-11 05:45: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碳市場建設自啟動以來就備受關注,並被寄予了厚望。2013年6月18日,國內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在深圳啟動,標誌著中國碳市場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此後,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重慶等省市先後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兩年多來,市場在碳排放資源配置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在激勵企業有效控制自身碳排放的同時,對試點省市完成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起到了積極作用。

  記者從此前召開的2015(第六屆)中國高鐵節能減排論壇上獲悉,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方交易市場,首批試點行業將包括鋼鐵、電力等6大行業。專家表示,此舉標誌著容量高達千億元級的碳市場將正式開啟。

  七大碳市場累計成交8.3億元

  近日,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湖北、重慶等試點碳市場先後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權的履約工作。其中,首鋼旗下7家重點排放單位和4家報告單位全面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報告報送及履約工作,並通過出售富餘碳排放權配額創收840.8萬元。

  另一家大型鋼企寶鋼股份也足額完成了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據統計,2014年寶鋼股份燃煤消耗總量比2013年減少約4.12%,碳排放量較上海市發放配額下降了5.34%,碳排放總量控制效果十分明顯。

  據悉,納入7個試點碳交易平臺的排放企業和單位共有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額總量合計約12億噸。截至今年6月26日,上述試點碳市場累計成交二氧化碳約2509萬噸,總金額約8.3億元人民幣。

  “據我們統計,96%以上的控排企業都能足額清繳配額,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運作總體平穩,為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碳交易全國統一市場呼之欲出、前景可期。”專家指出,儘管中國碳交易市場起步相對較晚,但以7大碳交易試點為核心的“國家隊”正跑步入場。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巨大的節能減排任務,碳市場的建立恰恰能為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個低成本、高效能的市場化機制。

  以試點城市深圳為例,自碳市場啟動以來,當地控排企業在參與碳交易方面已表現出相當的成熟度。

  “以往節能減排目標是從中央到地方逐級傳遞,而現在已成為企業自發自覺的選擇,因為碳排放管理已經與企業的盈利、投資、現金流直接挂上了鉤。”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代總裁葛興安看來,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將極大地提振碳市場參與方的信心。

  全國碳市場建設“三步走”

  “只有當市場足夠大、能夠覆蓋到全國的時候,碳市場的核心定價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碳市場創新與城市群發展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説。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早在2014年12月就發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並出臺了共22個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指南,國家碳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也已建設並運作。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制定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方案,制定出臺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標準,推進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研究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積極開展碳交易相關宣傳和人才培訓,為實施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礎。

  按照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全國碳排放市場建設將分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從現在至2016年底為準備階段,總體目標是完成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礎建設工作,具備啟動交易的條件。其中,一個主要任務是爭取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的出臺,同時出臺相關配套細則和技術標準,以及所有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和標準,研究確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及配額分配方法和標準,完善註冊登記系統等。

  從2017年至2020年為運作完善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逐步將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範圍,做好配額的初始分配,調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實現市場穩定運作。

  2020年以後進入穩定深化階段。按照規劃,這一階段將通過增加交易産品、發展多元化交易模式等,逐步形成運作穩定、健康活躍的交易市場。此外,通過進一步提升市場容量和活躍程度,探索與國際上其他碳市場進行連接的可行性,將成為中國碳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關鍵時期。

  “試點省市是全國碳市場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我們希望試點省市合理統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和自身試點工作的推進,兩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切實發揮典型示範作用。”該負責人表示。

  據悉,7大試點碳市場在承擔示範帶動作用的同時,同樣面臨與全國統一碳市場順利銜接的問題。對此,有專家指出,上述7家試點碳交易所無論是股權結構還是運營模式均較為複雜,如何妥善處理好其轉型成本及全國碳交易標準選定等工作,對於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推進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

  除了7大碳市場試點省市外,非試點省市也將是全國統一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非試點省市大多並未建立與碳排放相關的統計、報告和核查體系,所在地企業的碳排放控制能力尚待加強。

  6月30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行動目標。根據文件,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預計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按照這一要求,到2020年我國應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這意味著,留給非試點省份的參與時間已經十分有限。同樣,企業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市場主體,在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承擔社會責任上理應不能缺席。

  在第三屆“生態文明·美麗家園”2015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上,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碳市場管理部副主任張昕表示,在碳交易管理的國家層面上,主要是在世界銀行的資助下開展國家碳交易的機制設計;在地方政府層面,主要是組織地方開展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相關能力建設工作,包括地方相應的政策法規的機制準備;在企業層面,強調企業對於碳排放管理能力的建設。

  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已著手建立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工作機制,加快碳排放權交易核查體系建設。目前,發展改革委正會同地方有關部門對本地區具備條件的第三方核查機構進行摸底,將篩選一批經驗豐富的機構為重點企業碳排放進行核查,同時深入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能力建設培訓,以切實提高各方對碳排放權交易的認識水準和參與能力。

  碳市場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減排而非交易,但是只有活躍的交易、充足的流動性才能發現公允的價格,才能實現減排成本的最小化。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説,碳市場的存在或許並不只是一個剛性的約束,它或將也是個機遇:未來,節能減碳能力也將是企業新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全國碳市場啟動後,我對相關低碳産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我相信,會有更好的機遇和前景留給這些仍然堅持在碳市場中的機構。”對於未來,葛興安的話也許就是最好的注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