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讓甘井子活水來

  • 發佈時間:2015-08-11 05:45: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年前,郝方林在區長崗位上接過“一線總指揮”接力棒,成為大連甘井子區委書記。4年來,在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他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堅守經濟建設一線,以極大的勇氣和魄力推動改革,以實幹精神引領轉型。

  在這位“發展的開路人”帶領下,源源不斷的改革活水在甘井子的土地上噴涌。經濟連年實現高速增長,讓甘井子區一直居於東北經濟社會發展領先地帶,為新一輪“東北振興”帶來一股活力。

  “産城融合”引來發展活水

  多年來,甘井子區經濟社會發展一直在東北市縣區中居於領先地位。上任伊始,擺在郝方林面前的首要難題是如何破解經濟下行壓力,帶領甘井子區實現轉型發展,繼續保持發展領先。

  郝方林認為,在發展遇到困難之時,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從經濟、體制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以新的發展模式激發經濟活力。他經過深入調研發現,從整個大連市的發展格局來看,原來的主城區發展空間日益縮小,而甘井子區緊連北部城區、腹地廣闊,承擔産業優化調整、城市功能中心城區的作用將不斷釋放。“加快推進‘産城融合’這種模式將使甘井子區迅速實現全域城市化,進而完成轉型發展。”郝方林説。經過反覆論證,甘井子區提出以“兩城四區+老城區改造升級”為功能區佈局的發展思路,堅持中心帶動、板塊佈局、全域開發,推動全域轉型提升,將産城融合的內涵不斷提升。

  新興産業項目向新城區集聚、産業發展與新城建設互動融合、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迅速激發了甘井子區的發展活力。

  辛寨子街道、營城子街道等幾年前還屬涉農的區域,如今已被現代化的産業所覆蓋,面積106平方公里的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在這裡誕生,這個“産城融合”改革實驗的主戰場,正在成為整個大連“全域城市化”以及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地帶。

  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從一開始就確立了接軌國際的一流標準,入城必須高新技術産業先行,確保不破壞生態環境,並積極圍繞産業搞配套,圍繞産業聚人氣。而與産業同步建設的城市,是座名副其實的生態城,森林和綠地覆蓋率近60%,與産業、居住區相融一體。“許多著名的企業選擇生態科技創新城落戶,看重的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郝方林説。

  事實證明,“産城融合”的發展模式讓甘井子區實現了協調、快速發展。“十二五”以來,甘井子區累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464.1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06.1億元,固定資産投資2761.5億元,全口徑稅收總計達到1096億元,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改革振興的亮點。

  郝方林説:“傳統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舊有模式無法使城市具有持續競爭力,一個正在崛起的新城區,不應是簡單的居住區,還應遵循産業與城市相融合發展的理念,謀劃好相得益彰的産業佈局。在不斷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對産城融合這種發展方式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

  在郝方林的主導下,“産城融合”正在源源不斷為甘井子區乃至大連市注入強大發展活力,這種模式也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新樣本”。

  把一張藍圖繪到底

  以城興産,以産促城,“産城融合”使得甘井子區高端産業迅速集聚、現代城市格局日漸清晰。農村戶口在這裡已經告別歷史舞臺,鄉村成為現代化社區,農民變身企業員工,改革成效不斷顯現,實現了全域城市化。

  面對成績,郝方林説:“我們要繼續把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推動全域轉型提升。”在深入推進“産城融合”戰略的同時,郝方林同甘井子區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全市基礎設施建設向區內傾斜。近幾年,大連在甘井子區確立哈大高鐵大連北站、體育中心、醫療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他們還依託大連灣深水港優勢,合資建設船舶重工海洋工程項目。目前,大連灣裝備製造業年工業總産值已超過2000億元,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中華路商務區總面積已達200萬平方米,成為大連西部城區的“市中心”。

  不僅在經濟建設領域,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郝方林藍圖繪到底的決心同樣堅決。郝方林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始終強調‘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水藍天’,絕不能犧牲環境換取政績。”在“保護原生態,再造新生態”的理念引領下,近幾年甘井子區每年投入超過20億元植樹造綠,綠化率穩步增長。

  在發展中不斷造“綠”。近幾年,甘井子區誕生了一批國家級旅遊景區,如西山湖公園、夏家河海濱公園、前關濕地公園、鑽石灣海濱公園等大型公園。其中,西郊森林公園成為國家4A級景區,西城國際旅遊商務區則正向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努力。截至目前,區內森林覆蓋率達47.8%,每人平均綠地達13.4平方米。因為生態工作成績突出,甘井子區被評為“全國城市綠化先進區”。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甘井子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助推器”。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招商引資依然穩步增長,去年實際使用內資226.7億元、外資10.12億美元,分別增長15.1%和10%。突出生態理念的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因為環境優越,近幾年接連入駐研發設計類、電子商務類、文化創意類、軟體資訊技術類等現代服務業企業。去年,這裡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0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4%。來此創業的三道電子董事長馮嘉茜對記者説:“這裡環境實在太好了,推開窗滿眼綠色,走出門鳥語花香,和國外一流的現代産業園區相比,一點都不差。”

  在如今的盛夏時節,甘井子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一個個生態景區內,正是遊人如織的景象。到甘井子看“綠”,成了大連的旅遊新名片。

  讓“甘井水”越來越甜

  如今,讓甘井子得名的那口甜水井已無處尋蹤,但郝方林推動的一系列惠民措施,依然讓甘井子老百姓的心裏品嘗著“甘井水”的甘甜。

  “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生活得越來越好”,郝方林説。在他看來,搞産城融合,搞生態建設,最大的受益者都應該是老百姓。

  建在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中的大東溝村回遷居民小區,由一排排低層歐式風格住房組成,這裡的居住環境甚至超過許多國內一線城市的高檔住宅。許多回遷村民第一次看到新家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陳淑英一家不僅分到4套房子,村委會還發放了9萬元的裝修補貼。已經退休的她如今除養老保險之外,每月還享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與原來住平房,每年種地收入不足萬元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而整個甘井子區6個涉農鄉鎮失地農民在“産城融合”中得到城市戶口,享受城鎮居民公共福利的同時,沒有一家因為出讓土地而降低生活標準,而是更加富足。

  在位於大連灣前關濕地附近的前關體育休閒公園,記者遇到了市民于紅,她退休後每天都要到公園裏溜達。“這幾年附近修建了不少高樓和道路,但這片濕地沒變,周圍還建了體育公園,家門口有這樣的好環境,區裏真是給俺們幹了件好事。”她説。

  郝方林説:“當好一個區委書記,首先就要做到對群眾有親情、講感情,時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頭。這就必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作為第一追求,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近年來,甘井子區每年至少確定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在財政預算時優先保障。每年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均保持在65%以上。為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老舊樓院透寒問題,甘井子區實施“暖房子”工程,為老舊樓房穿上“外衣”,讓百姓能溫暖過冬。“錢多辦大事,錢少辦小事”,甘井子區還一步步解決老舊小區健身器材短缺、老年人活動場所少等問題,得到百姓點讚。

  去年,甘井子區還有未就業困難人員19276人。郝方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這一難題。他多次深入一線,參與幫扶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通過落實“4050”兩險補貼,安置公益性崗位,就業援助等措施,目前甘井子區除喪失勞動能力和無就業願望人員外,僅剩存有就業願望、但尚未就業的22人。目前,區裏已經採取“一對一”的就業援助措施,預計將在年內全部解決就業。

  為了解決甘井子區的40萬外來人口、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保障問題,郝方林提出“要讓他們在甘井子享受到與本地居民同樣的優質教育”。2011年以來,全區累計新建學校16所,到今年底還將建設學校10所。目前,全區在校學生總數近9萬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佔比達到51%,區裏全部接收入學,並免除所有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雜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