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立財政支援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 發佈時間:2015-08-11 02:29: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胡靜林

  近日,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財政支援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財政支援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基本思路、目標原則、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今天召開這個電視電話會議,主要任務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要求,部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切實提高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思想認識

  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由財政支援、政策性和專業性比較突出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一項開創性事業,對於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新常態下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政策舉措。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統一思想,凝聚共識。

  (一)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建立財政支援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不僅可以發揮政策性擔保的信用優勢,為農業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風險補償,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且可以引入現代市場機制,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克服農業小規模經營引發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和農業市場競爭力。

  (二)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創新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的必要舉措。農業産業抵押物少,農業信貸成本高、風險大,需要建立財政支援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強化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一方面,將市場機制調節和政府支援有機結合起來,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較好地體現政府對農業的支援保護,使有限的財政支農資金不斷放大政策效能;另一方面,增強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增加農業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要求銀行支農”向“銀行要求支農”的轉變,增強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的放大倍數,形成財政、金融和農業發展“三贏”局面。

  (三)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建立財政支援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有效破除農業農村發展中的融資瓶頸問題,支援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持續增加農村就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對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大局穩定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著力加快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

  《指導意見》明確了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10條具體政策措施。這裡,我再強調幾點:

  (一)抓緊搭建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框架。一是把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作為當務之急。力爭用2年時間建立健全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今年,各地要把中央財政安排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資金重點用於支援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特別是糧食主産省和農業大省要在這方面實現突破。二是穩妥推進市縣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建設。農業信貸擔保業務主要在農村,運作高效的市縣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是擔保體系發揮好支農作用的基礎。成立市縣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避免一哄而上,可先進行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後再逐步推進。為避免在市縣普遍建立獨立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帶來的高成本問題,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可以在市、縣設立分支機構開展農業信貸擔保業務。對於一些糧食和農業生産規模大、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多、市場容量高的市縣,也可以建立獨立運營的市縣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主要是要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方面積極性,形成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緊密可控的格局。全國農業信貸擔保聯盟主要承擔兩項職責:一是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政策、業務、行為規範、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二是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風險救助、再擔保。具體組建方案,財政部將會同農業部、銀監會結合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建設情況,儘快研究提出並按程式報批。

  各地在組建農業信貸擔保機構過程中,要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細化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大財政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資本金注入力度。各地要慎重對待社會資本的進入,由於其逐利趨向,過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有可能削減農業信貸擔保的政策性導向。二是要明確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市場主體責任。在支援政策明確和落實到位的前提下,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實行市場化運營,並承擔相應的經營風險。要建立健全完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內控管理制度建設。

  (二)突出政策性、獨立性和專注性。財政支援建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主要任務就是破解農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保持其政策性、獨立性、專注性尤為重要。一是不以追求利潤為目標。要降低或弱化營利考核要求,通過建立持續性和政策性並重的業務績效考評指標體系,重點考核其擔保業務規模、項目個數、為農服務、風險控制等情況。二是實現獨立經營。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和業務運營必須是獨立的,也就是説法人、業務、財務,包括考核和管理都是獨立的。三是專注農業發展。財政支援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資金來自農業補貼,信貸擔保服務必須專注于農業發展,起步階段要堅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今明兩年還要突出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支援。

  (三)嚴格防控農業信貸擔保風險。農業信貸擔保要實現穩健發展,關鍵是防控風險,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把防控風險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一是要建立健全風險內控制度。把風險防控放在機構內控制度建設的首要位置,明確風險防控責任,建立風險識別和防控機制。二是加強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經營風險管理。要增強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風險防範意識,對信貸擔保額度要有適當的上限控制。要根據農業生産經營特點,逐步建立和完善對借款者的信用甄別與約束機制,以及全國共用的農業信貸擔保信用資訊、業務資訊、風險資訊數據庫,搭建服務農業發展的信用資訊數據庫、服務網和信貸對接平臺。探索完善違信處罰制度,加大金融監管執法力度。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農業信貸擔保的人才隊伍建設要根據不同層級擔保機構特點和業務需要,堅持“土”、“洋”結合原則。省級機構要重點引進專業管理人才,做好企業經營和內控管理,以及適合農業特點和地方産業發展要求的信貸擔保産品設計和推廣服務。市縣機構組織架構和業務人員組成要接地氣,吸納一批懂農業、懂金融、懂市場的農村人才加入,培養一支沉得下心、深得下身,既了解金融又懂農業的信貸擔保隊伍。

  三、積極穩妥做好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組建工作

  組建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按照《指導意見》和今天會議的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在省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協作,抓緊開展各項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在省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省級財政部門要同農業部門密切配合,高度重視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組建和運營工作,組織專門力量負責組建工作,同時加強對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的指導和監管,並對市縣工作給予指導。

  (二)切實加強協調配合。財政部門要會同農業、銀監等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共同推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及時制定財政支援農業信貸擔保資金的管理辦法,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抓緊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省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會同銀監部門,抓緊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各項支援政策和工作要求,明確本省份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及時向省級人民政府請示報告。需要説明的是,各省的實施方案在報省級人民政府前,要及時與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溝通並取得一致意見,我們也會主動加強與各地的溝通交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