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全生産有了“黑名單”含瞞報生産安全事故等5情形

  • 發佈時間:2015-08-10 07:2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安全生産有了“黑名單” 含瞞報生産安全事故等5情形

  近日,為有效對企業安全生産違法失信行為實施懲戒,國務院安委會制定了《生産經營單位安全生産不良記錄“黑名單”管理暫行規定》。《規定》著眼于依法依規促進安全生産誠信體系建設,從主要依據、實施原則、納入情形、基本程式和責任劃分、管理和懲戒措施等方面,提出12條規定。“黑名單”的建立,將使有安全生産不良記錄和失信行為的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瞞報生産安全事故等5類情形將進“黑名單”

  根據《規定》,凡企業有下列5類情形之一的,將納入國家安監總局管理的“黑名單”: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産安全責任事故,或一個年度內累計發生責任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的;發生生産安全事故、發現職業病病人後,瞞報、謊報或故意破壞現場、毀滅證據的;存在重大安全生産事故隱患、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濃度嚴重超標,被指出或責令整改後不按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暫扣、吊銷安全生産許可證的;存在其他嚴重違反安全生産、職業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規行為的等。

  國家安監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5類情形的行為是必須依法依規受到懲處的失信行為。對於企業安全不誠信行為,既要通過法律加以規範,加大執法檢查頻次並強化懲戒措施,讓行為主體失“裏子”;又要通過向全社會公開曝光,在評先表彰中實行“一票否決”,讓其也失“面子”,從而督促企業提升安全生産誠信水準。

  此外,在失信行為納入的具體情形上,《規定》體現了安全生産與職業健康一體化監管的要求。這位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生産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廣大從業人員對職業健康的訴求不斷增強。目前,我國職業病危害涉及30多個行業領域,接觸嚴重職業病危害從業人員佔從業人員總數的25%以上,職業衛生監管基礎工作薄弱。針對此,5類情形中,3類融入了職業健康的內容。

  根據《規定》,企業納入“黑名單”管理的期限,為自公佈之日起1年;連續進入“黑名單”的,從第二次起管理期限將變為3年。企業在管理期限內未發生新的符合納入“黑名單”條件行為的,可經確認後移出“黑名單”。

  嚴格限制或禁止“黑名單”企業新增項目核準等

  按照《規定》,對“黑名單”企業,監管部門將建立常態化暗查暗訪機制,不定期開展抽查,每半年至少1次,每年至少約談1次其主要負責人。此外,國家安監總局將及時向相關部門和單位通報納入“黑名單”企業資訊,並按照相關部門規定,對“黑名單”企業採取嚴格限制或禁止其新增項目的核準、土地使用、採礦權取得、政府採購、證券融資、政策性資金和財稅政策扶持等措施,並作為銀行決定是否貸款等重要參考依據。

  國家安監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體現了《規定》堅持上下互動與多部門聯動、使失信行為主體失信成本最大化的特點,多部門懲戒為的就是真正做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此外,為突出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規定》在“黑名單”資訊管理機制上設定了採集、告知、交換、公佈和移出等5個環節及相關責任主體,對資訊採集的具體要素、相關工作時間節點及執法頻次等,提出了多處規範性或量化要求,形成環環相扣、責任明確的閉環管理系統。比如,《規定》提出“每條資訊應包括生産經營單位名稱、工商註冊號、單位主要負責人姓名、行政處罰決定、執法單位等要素”等,為實現相關部門間共建共用創造條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