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積極財政政策:上半年頻出招下半年“不變調”

  • 發佈時間:2015-08-06 10:29:0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並提出“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保持公共支出力度。”

  而在之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當前我國國內經濟運作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下一步,財政部門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將創新宏觀調控與推進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把抓落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種種表態都意味著下半年財政政策的主旋律依然是統籌“穩增長、防風險”,積極財政政策“不變調”。

  上半年的財政工作成績來之不易。據財政部數據,今年1-6月份,全國財政收入79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同口徑增長4.7%,增幅回落較大,其中主體稅種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增速都隨經濟下行出現大幅放緩,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速更是創下分稅制以來的最低點。

  “從歷史水準來看,6.6%的增速偏低。但從近年來看,這個增長速度較為平穩,和宏觀經濟增速是相協調的。”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記者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同日發佈的數據,上半年我國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與財政收入6.6%的增幅較為一致。

  在支出方面,今年上半年累計全國財政支出772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8%,同口徑增長10.6%,完成預算的45.1%,與去年同期進度基本持平。“上半年財政支出力度還是很大的。從重點領域來看,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交通、教育等民生領域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白景明稱。

  此外,在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深化雙多邊財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所謂‘不變調’,一是力度不變,二是保障落實。”這是白景明對“不變調”的理解,“在實際操作中,一定要保障盤活存量資金、地方債務置換等措施的落地效果,這是實現穩增長的必要條件。”

  從具體措施來看,首先是擴大赤字規模。財政赤字從2014年的1.35萬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1.62萬億元;赤字率從2.1%提高到2.3%。中央財政又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124億,實際赤字率達到2.7%,這距離3%的警戒線非常近,這顯示了“穩增長”的決心。

  其次是盤活存量資金。目前涉及資金規模達到2569億元。各省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幾十億到幾百億不等,下半年盤活存量資金將進一步取得突破,公共財政支出力度將進一步得到保證。

  最後是地方債務置換。自今年3月以來,中央已經發行的2萬億元地方債置換額度,用以償還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本來已經安排了一部分償債的資金,現在這些資金可以不用來還債,這相當於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財力。債務置換的效果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為穩增長提供更強動力。

  此外,下半年財政收入可預計的樂觀形勢也將為穩增長提供堅強保障。對此,白景明表示,“下半年的財政收入肯定會好于上半年。一是産業結構調整在持續進行,對稅收增長具有拉動效應;二是下半年財政、貨幣政策的效應會逐步顯現,財政收入會比上半年顯著增加。”

  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人們對風險的擔憂也在上升,首當其衝的即是地方政府性債務。近來獲得大力推廣的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運營,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一部分債務,將從地方政府轉移到社會資本,相關企業的負債率將會隨之提高。

  專家同時指出,財政政策不僅要在穩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更要統籌協調“穩增長”與“防風險”。

  一是規範地方債管理。在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上,樓繼偉指出,要統籌穩增長和防風險,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抓緊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改造;依法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

  2015年以來,財政部接連發佈多份文件,對地方政府發債進行規範管理。這些文件的頒布實施,可以看作是中央政府向建立市場導向型和自我約束型政府債務管理模式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對記者表示,“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實必須排除經濟增長的隱患。在對地方債實行限額管理的同時,地方債存量置換工作必須有效落實。地方政府應該有還債計劃,地方政府收入,包括稅收、收費、基金收入、資産變現收入等等,都應該成為地方債償債資金來源的選擇項。”

  二是加強PPP項目論證。為防範盲目開工PPP項目給財政和企業帶來的風險,應努力完善監管體制。

  今年以來,財政部先後發佈一系列文件,對PPP項目的風險分配機制、項目實際操作等做出嚴格規範。

  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記者,“參與PPP項目的企業最擔心的是資金回收。前些年只能憑經驗對項目進行可承受能力評估,科學性和準確性上都得不到保障。今年4月,財政部發佈《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後,將可承受能力評估細化為具體實施方法,很具操作性。”同時,開展論證的過程也是一個政府和企業雙向選擇的過程,對企業資質進行篩選,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後期的債務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