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章:從實驗臺到講臺
- 發佈時間:2015-08-05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山東棲霞、甘肅蘭州到美國舊金山、波士頓,再到山東煙臺、清華大學,從農家子弟到腫瘤生物學家,從艱苦創業到教書育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永章,走出了一條瑰麗的人生軌跡。如今,他依然保持著對科學的熱愛與專注,對生活的真誠與坦然。
肩負承諾的留洋博士後
有時候,一些偶然發生的事,會改變人一生的命運。1985年,羅永章順利蘭州大學化學系畢業,留校任助教。第二年,當被確定公派出國留學時,羅永章得知同班同學被診斷為胰腺癌晚期。那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身邊的人被癌症折磨。
彌留之際的同學向身為班長的羅永章提出了兩個請求,一是“能否選擇一個與生物學、腫瘤相關的研究領域?”二是“可否替身為獨女的她照顧她的父母?”看著眼前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被剝奪,羅永章心疼地答應了。他清楚地記得,那天雪下得特別大,他告訴自己,對生命的承諾,要用一生去兌現!
1987年,帶著攻克癌症的目標和承諾,羅永章隻身來到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攻讀研究生,他的專業也由化學改為生物學。
1997年,一種叫Endostatin(血管內皮抑制素)的蛋白質被發現,引起學術界和醫藥界的震動。“1971年哈佛大學Folkman教授提出了著名的‘餓死腫瘤’理論,即阻斷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達到抑制和治療腫瘤的目的,Endostatin正是具有上述功能的蛋白質。”羅永章告訴記者,由於該蛋白質在大腸桿菌中製備時沒有活性,極難復性,其藥物研發受到嚴重挫折,而這個世界公認的技術難題,正屬於自己研究且擅長的領域。
平日裏安心做研究的羅永章,有些坐不住了。“我一定要做這項研究,但我該留在美國還是回國呢?”羅永章反覆問自己。
“如果是在國外研究成功,雖然也能産生很大價值,但對中國老百姓的意義並不大。因為這樣一來藥就成了進口藥,價格會非常昂貴,大多數中國老百姓根本買不起。”羅永章心中有了答案。
更何況,羅永章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心中那個承諾。承諾,不僅是對一個人,應該對更多人!一想到要回國攻克這個難題,羅永章激動得幾夜未眠。
實驗臺上不亦樂乎
“老羅,聽説你回來了?”1999年底,在美國求學12年的羅永章回到家鄉山東煙臺,老家的一位同學疑惑地給他打電話。
帶著很多人的“不理解”,羅永章在山東煙臺開發區創辦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那時的開發區,人口不到5萬人,更像個小漁村。帶領著3人團隊,羅永章在艱苦環境下夜以繼日做著實驗。每天睡3小時也算奢侈,高強度的工作讓身邊工作人員大喊撐不下去,羅永章卻依然熱情不減,在實驗臺上忙得不亦樂乎!
然而,羅永章嘗試了多種常規的蛋白質復性方法,卻均以失敗告終。“路在何方?”羅永章把自己鎖在辦公室,切斷與外界一切聯繫,專心“博弈”。三天后,他帶著新方案走出來,疲憊的面容掩蓋不住躍躍欲試的興奮。緊接著,他嘗試了一種獨闢蹊徑的復性思路。
1999年12月25日,也就是在羅永章回國僅一個月之後,Endostatin在中國復性成功了!2002年3月美國《科學》雜誌曾報道歐美科學家研發Endostatin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殊不知,在1999年,中國的羅永章就已成功攻克了這一世界性難題,而地點,正是山東煙臺開發區一間簡陋的實驗室。Endostatin復性問題的解決,只是研製抗腫瘤新藥的第一步。為讓這個蛋白從實驗室走向臨床,走向市場,讓中國老百姓真正受益,羅永章繼續研究和奔走。
2005年,羅永章領導的團隊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家一類抗腫瘤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該項成果成為本報評選出的2005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並引起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2006年,該藥成功上市,成為世界首例內源性血管抑製劑類抗腫瘤藥物,為廣大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
令羅永章更感到驕傲的是,“餓死腫瘤”理論的提出者、哈佛大學Folkman教授也欣然公開承認,血管內皮抑制素的療效是他們研發的同類候選藥物的2倍以上。
“我當時做出回國的決定是正確的。”回想起當初的一幕幕,羅永章語氣平和,眸子裏閃動著淚光。
教書育人 一絲不茍
2001年,羅永章撇下在煙臺創業取得的一切成就,潛下心來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當一名老師。多年來,他時刻不忘自己教書育人的使命,盡職盡責,一絲不茍。
很多人都知道羅教授很忙,但究竟有多忙?其實,翻一翻羅永章桌上的日曆本,就能略知一二,裏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要進行的工作和實驗安排,白天黑夜泡在實驗室裏工作是常態,甚至連去食堂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辦公室裏挂著的彩色展板上,37位畢業生笑靨燦爛,他們通過不懈努力,現在大多都在世界頂尖的名校繼續深造。“你看,這個現在在哈佛大學,這個在斯坦福大學,這個在麻省理工學院……”提起自己多年來培育的學生,羅永章臉上寫滿喜悅。
談到羅永章現在的“90後”學生,羅永章微笑著説,“現在的學生都個性鮮明,觀念更現代,思想更開放,但有時候會有些浮躁。”羅永章知道,唯有用真心,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裏。他經常推心置腹地告訴學生自己的人生感悟、經驗教訓,一點一滴言傳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很多畢業學子再見到羅永章時,總會説“羅老師,您當時對我們説的話太對了”。
“又多了一個渠道為百姓做事”
7月10日晚8點,羅永章回到實驗室,身體有些疲憊,內心卻久久不能平復。當天,全國政協在京召開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題協商會,34位委員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出意見建議,羅永章正是其中之一。
他的發言是關於《攻克行政審批的“最後一公里”,消除科技成果轉化的藩籬》,就醫療行業他提出三點建議。“真的有很多話想説,不過時間有限,只好挑重點。”回國16年,羅永章親身實踐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産業化建設及市場準入等轉化醫學的各個環節,真切體會到這個過程的艱辛與酸楚。“接下來我還會寫提案,繼續呼籲。”
説起來,羅永章是2010年10月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跟同屆委員相比,算是個“新手”。或許正是這個原因,羅永章對“當全國政協委員”這件事格外認真。
幾年來,本著“重質也重量”的原則,羅永章每年至少提交3件提案,“多重身份”也讓他關注的領域從生物醫療行業延伸至社會的方方面面,很多建議意見被有關單位不同程度採納。用羅永章的話來説:“當政協委員真不僅僅是榮譽,能夠多一個渠道為老百姓做事是最值得的。”
作為一位研究腫瘤生物學的教授,羅永章把尋找治療腫瘤的方法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但最害怕的事情卻是看到癌症患者無助的眼神。“現在每分鐘就有5人死於癌症,我總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