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發佈 傳統報業試水電商

  • 發佈時間:2015-08-04 14:3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4日(記者陳鬱)由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5)》今天發佈。報告圍繞內容融合、渠道融合、平臺融合、經營融合、管理融合五個方面實踐和理論成果梳理分析,提出了媒體融合和傳統媒體轉型的發展前景和具體措施。

  以“可識別”和“公私屬性”為標準確立個人資訊利用邊界

  報告指出,在把握資訊利用與個人權利的邊界時,可以參照兩個基本標準。第一個標準是資訊的可識別性。可識別性是一種資訊能夠成為“個人資訊”的核心條件,許多國家或地區的立法都將“可識別”寫入個人資訊的概念。第二個標準是行為的公私屬性。

  對於個人資訊來説,屬於公共領域的利用行為,個人應當適當讓渡部分私人利益;屬於私人領域的利用行為,則構成對個人權利的侵犯。比如,在網際網路領域,美國的大多數司法管轄區已經發展出一條法律原則,稱為“自擔風險”。該原則明確規定:如果某人自願讓他人獲得自己的個人資訊,或者將個人資訊放在商業資訊流上,那麼他就放棄了對於這些個人資訊的隱私權。在這裡,資訊主體自願將自己的個人資訊放在商業資訊流上,意味著對個人資訊的公開,個人資訊由此進入公共領域,個人不再享有主張隱私的權利。在網際網路傳播環境下,資訊的流動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大的特點。如果允許個人不斷對已經進入公共資訊流上的資訊主張權利,那麼一方面會導致司法成本的增加難以承受,另一方面也因影響難以消除而無法提供真正的救濟。所以,就網際網路上的個人資訊問題而言,資訊主體自己才是最好的管理者,而法律只在個人能力無法到達的領域發揮作用。比如,是否將個人資訊放入公共資訊流從而放棄隱私主張權,由資訊主體自己決定;但如果資訊主體自願提供的個人資訊被惡意利用,發生其他侵權或犯罪事件時,法律仍然會依據傳統的既有法律進行干預。

  “芒果TV”開闢傳統媒體轉型家庭大螢幕的重要路徑

  報告指出,“芒果TV”的網際網路平臺能迅猛崛起,緣于湖南臺的大力支援,在內容版權收緊的環境下,提出內容獨播戰略,為其打造聲勢、構建品牌、回流用戶提供了紮實的基礎。其首開與終端企業的分成模式,收編、轉換,迅猛積累了用戶群體,利用湖南娛樂資源,打造從粉絲到大眾的傳播渠道,借助微信平臺構建支付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極大提升了“芒果TV”在OTT領域後來居上的影響力。總的來説,借助以娛樂內容為核心、以硬體技術為基礎的“軟硬結合”策略,“芒果TV”開闢了傳統媒體轉型家庭大螢幕的重要路徑。

  2014年5月,湖南廣電決定將湖南衛視擁有完整智慧財産權的自製節目在“芒果TV”獨播,獨播策略給芒果TV的發展帶來巨大推動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3月,芒果TV全平臺的日均活躍用戶數有近3000萬,芒果TV APP下載總量超過6000萬次,若有重量級節目或大劇,還會呈現爆髮式增長,這無疑印證了優質IP的核心競爭力。芒果TV多終端發力,已實現電腦、網際網路電視、手機、平板全平臺多屏合一,在湖南廣電優勢內容及自製內容雙線驅動下,構築起包括芒果TV視頻(PC站、PC端+移動端)、芒果TV網際網路電視以及湖南IPTV在內的芒果TV全平臺,真正實現了“一雲多屏”的多終端媒體融合佈局。目前“芒果TV”還與多個硬體廠商合作,推出電視一體機和電視機頂盒。其中在電視一體機方面,與三星、TCL、長虹等推出了多款電視一體機;在機頂盒方面,已先後聯手華為、海美迪、英菲克、億格瑞、百度、清華同方、TCL合作推出了自有品牌芒果派、芒果嗨Q、芒果飛盒、芒果樂盒、百度影棒3、雲罐、七V等機頂盒産品。“芒果TV inside”已經迅速成為一個品牌標誌。

  芒果TV有湖南衛視的天然品牌優勢和粉絲熱情。背靠湖南廣電的資源打造特色內容,無論是綜藝節目、明星包裝、電視劇製作還是産業鏈上産品的整合行銷,湖南廣電都有成熟的團隊和産品生産機制。《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綜藝節目,曾幫助不少視頻網站獲得用戶和流量。芒果TV抓住和利用好這個資源,製作出引發全民熱議、具有話題性“現象級”的視頻節目,則是突圍的法寶。強大的粉絲效應將會大大提升其平臺的活躍度和用戶黏性。2015年,芒果TV已經躋身第一行列,能否更好地挖掘其龐大的用戶群體的商業價值,形成産業收入和資本市場的更大收益,將決定芒果TV甚至湖南臺未來的産業成就,也將代表未來廣電係的轉型趨勢。

  平面媒體紛紛建立“中央廚房”式全媒體發佈平臺

  在資訊傳播碎片化和媒體數字化的雙重作用下,對傳統的大眾傳播模式進行創新變革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在內容融合上,平面媒體紛紛圍繞生産採、編、發環節進行流程再造,建立“中央廚房”式的全媒體發佈平臺,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例如《人民日報》建立的“中央播控平臺”,形成統一的指揮調度和編輯製作中心,根據網站、微網志、微信、客戶端等的傳播特點,調整采編指揮,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全天候、全媒體的新聞採集和發佈;新華社新媒體中心也在構建“輪軸-輪輻”新媒體編輯部方面進行探索,通過一個“輪軸”指揮臺,利用一種素材資源,同步加工生成通稿、微網志、微信、客戶端、整合報道等多種形態産品,進行多渠道分發推送,適配到多種新媒體終端。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設立中央編輯部,由旗下廣州日報社夜編新聞中心、音視頻部、大洋網、全媒體新聞中心、數字新聞實驗室等部門組成,搭建了一個跨部門、跨平臺的新聞統籌中心。此外,溫州都市報建立全媒體中央控制室,設有首席內容官對即時動態新聞的采寫和報道進行指導、管理和把關,根據新聞特徵和受眾需求,選取最合適的報道媒體和報道方式。

  傳統報業試水電商

  2014年多家報業試水電商,嘗試與大電商展開闔作,探索“報紙+電商”的盈利模式。2014年4月初,《新京報》、《京華時報》等12家報紙與阿里巴巴開展戰略合作,聯合推出“碼上淘”業務,讀者可以通過掃描報紙雜誌上的二維碼來購買商品。至4月底,參與此項業務的報紙擴大到52家。“碼上淘”利用紙媒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紙媒只需將二維碼進行推廣傳播,而並未參與到電商行業的核心業務(供應鏈、物流和支付),從長期來看,隨著紙媒發行量的萎縮,分成收入也將下降。

  2014年,部分報業集團嘗試自建電商平臺,依託原有的品牌公信力、讀者用戶以及完整的物流配送系統,闖出一片天地。例如,錢江晚報旗下的O2O電子商務平臺“錢報有禮”電商網站自2014年2月份開始運營,微信商城自2014年5月開始運作,預計2014年將完成人民幣8000萬元的營收。錢報有禮的主要銷售渠道有:網站(錢報有禮)、微信(錢報有禮電商)、實體店(三個),線上成交佔了營收的絕大部分,其中微信更是佔了一半以上。三個實體店(讀者體驗中心)主要用於商品展示和用戶體驗。2014年5月,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溫州都市報旗下電商平臺“溫都貓”上線試運作,到2014年底,實現1200萬元營業額。此外,《華西都市報》推出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商“八小時購物網”、《南方都市報》上線的移動電商品牌“南都樂購”、京華時報主營的“京華億家網”、《瑞安日報》成立的農産品電商平臺等都在積極整合內外部優勢資源,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2014年10月,中國報商聯盟成立,由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成都商報社、南京日報社、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南方都市報社等10家單位共同發起,全國200多家報社參與。聯盟計劃打造一個多店商城。採用B2B2C模式的電子商城,由聯盟多家成員共同運營,各成員單位和合作商家的商品均可入駐,線上完成批零業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