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州:垃圾減害 分類先行

  • 發佈時間:2015-08-04 04:52: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垃圾不分類、不定點投放個人最高罰款200元”。近日公佈的《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作為一個城區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廣州每天需要處理生活垃圾約2.26萬噸,如何破解長期困擾城市發展的“垃圾圍城”問題考驗著廣州的城市管理者。近年來,廣州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今年4月,廣州成功創建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

  挨家挨戶普及分類投放

  “我天天都來,一天兩次,在家裏把垃圾分好類,到這兒直接放到垃圾桶,社區給蓋個戳,到月底集滿60個戳,又可以換小禮品了!”自從小區開始實行“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以來,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學府花園的李阿姨每天都按時按點投放垃圾,“‘乾濕要分開,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我小孫子每天都跟我念叨垃圾分類的這三句話。”

  2014年,廣州在12條街道共400多個小區設立了“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試點。作為試點之一的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興隆東社區在垃圾分類處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據社區居委會主任陳麗丹介紹,該社區共有1500戶居民,常住人口約4500人,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家庭佔90%以上。

  説到垃圾處理的經驗,陳麗丹不無自豪:“早期進行垃圾分類的時候,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居委會幹事甚至放棄了國慶假期,利用居民放假時間挨家挨戶到府做工作,對居民進行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的宣傳,另外,督導員、環衛工人和獎勵措施也是我們促進垃圾分類的幾大法寶,對於沒有按要求投放垃圾的居民,我們進行耐心勸導,完成好的家庭我們會獎勵廚余垃圾桶等小獎品。”從今年開始,試點創造的治理經驗逐步向全市推廣。

  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廣州市開展“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的社區達781個,參與“定時定點”分類投放人口占全市社區人口的46.16%;檢查驗收生活垃圾分類合格社區1247個、學校垃圾分類示範基地1374所、合格機關團體單位270個。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表示,力爭到2015年底,全市60%的社區實現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投放準確率達90%以上。

  記者了解到,除了在社區推廣垃圾分類,廣州市還開展了創建全國垃圾分類示範城市“萬人行”活動。去年以來,4萬多名社會各界人士參觀了垃圾焚燒廠、衛生填埋場、餐廚垃圾廠等垃圾分類處理設施。通過參觀對比,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接受垃圾分類處理的理念。

  “居民對垃圾分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這也為我們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不小的便利。過去我們對定時定點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的居民實行積分獎勵制度,現在取消了獎勵,效果依然很好。”廣州市蘿崗區聯合街城管科工作人員黃權富向記者介紹。

  扶持第三方垃圾處理企業

  2014年5月起,廣州先後在增城、海珠、白雲等8個區建立了第三方企業化服務模式的示範街、鎮。據介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示範點已回收廢玻璃2416噸、廢木材1502噸、廢塑膠1400噸和廢碎布8萬噸。該模式有效推動了源頭分類和二次分揀,減少了焚燒填埋處理的垃圾量。

  今年2月,廣州出臺《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扶持第三方參與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廣州推行的第三方企業化服務,是由從事低值可回收物的第三方(企業、社會組織或事業單位),前延至垃圾産生源頭,一併提供垃圾分類服務。

  據了解,第三方的主要職責是從居民、單位和環衛工處有償回收幹垃圾,進行二次分選,再將分選出來的高值資源賣給資源利用企業,這些企業有的是傳統的資源回收商、資源利用企業、環衛公司等盈利性企業,也有非盈利性的社會企業。

  事實上,這是一條多方共贏的産業鏈。以居民家裏的廢舊玻璃瓶為例,居民將廢舊玻璃瓶以市場價賣給環衛工,環衛工收集或進一步分類後賣給第三方玻璃處理企業,這些玻璃瓶被運送至廢玻璃回收處理中心,機器對玻璃進行破碎、清洗和簡單加工後,再賣給玻璃製造企業,作為熔制玻璃産品的原料。在此過程中,居民和環衛工增加了收入,企業拿到穩定的回收資源進行持續運作,街道實現了垃圾排放減量。

  根據廣州市部署,到2016年底,廣州將打造20個低值可回收物分流處理減量示範點,創建20家再生資源回收和開發利用重量級企業。“要利用市場的手段促進垃圾的源頭減量,支援一批有基礎、前景好、工藝先進和帶動力強的企業,建立現代垃圾處理産業,延伸産業鏈條,形成垃圾處理的新業態。”市長陳建華表示,“這是具有示範意義、可複製、可持續的垃圾分類經驗,要逐級推廣。”

  網際網路+大數據管理

  刷卡打開垃圾桶,將分好類的垃圾投進去,垃圾桶自動採集垃圾的重量、類型和投放家庭,若分類準確,居民即可獲得可兌換商品的積分,一走到海珠區輕工學院教工生活區,記者的目光就被操作簡便、乾淨衛生的智慧垃圾桶吸引。

  據了解,居民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PP及時了解積分情況,獲取物品兌換、快遞等便利服務,另外,保潔員也有相應的收集客戶端,智慧分類垃圾桶裝滿後會發送提醒。

  廣東拜登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玉容向記者詳細介紹了該公司研發的“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智慧設備及系統:“我們的垃圾分類管理平臺能採集匯總、分析各智慧回收箱的數據,並在網上實時公佈。”據稱,這個“網際網路+垃圾分類”的ppp模式,是全市首個“網際網路+”智慧垃圾分類系統。“我們在輕工學院進行了3年的試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在我們正在與中山大學、天河區等相關單位進行接洽合作。”

  大數據管理也被應用到垃圾分類處理上。在廣州市荔灣區西村街街道的垃圾産量數據庫中,8個社區776個商鋪和集團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生活廢棄物排放種類、數量等數據都被記錄在案,787個垃圾産出點被分為69個類型,每個類型都有一種或幾種主要産出的垃圾。

  “我們借助大數據搞垃圾分類,做到了心中有數。”廣州市分類得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靜山向記者介紹,該數據庫項目可以逐步有針對性地獨立回收,不斷減少流入環衛收運系統的垃圾種類和數量。“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通過大數據管理,對垃圾成分、分類習慣、資源流向等基礎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實現對垃圾分類全過程的精準監控與科學調控。

  破解垃圾圍城仍需下力氣

  目前,廣州的垃圾量仍逐年遞增,為破解垃圾圍城,廣州亟需一批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來解圍。

  在7月10日召開的垃圾分類處理會議上,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介紹,廣州將加快第三、第四、第六、第七資源熱力電廠建設步伐,第五資源熱力電廠爭取年底動工;加快完成李坑綜合處理廠、蘿崗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增城珠村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儘快動工;全面確保上述設施2017年底全部建成,屆時全市日焚燒處理垃圾能力將達1.4萬噸。

  此外,廣州市垃圾分類的各項政策也不斷出臺,于9月1日起實施的《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規定,單位和個人應“定時定點”投放生活垃圾,否則將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不分類不定點投放垃圾的個人最高罰款200元,對單位處以最高5萬元罰款。《規定》還設立了衛生垃圾分類責任人制度,強調責任意識,鼓勵垃圾投放模式自主創新。

  同時,《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試行辦法》已於今年下半年實施,接下來還將制定《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試行辦法實施細則》、《廣州市迴圈經濟産業園建設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和技術規範。

  眼下,垃圾收費改革也提上日程。據了解,目前廣州居民繳納的垃圾費為15元,包括10元衛生清潔費和5元垃圾處理費,收費方式是沒有強制性和處罰手段的直接到府收取,因而欠費情況十分嚴重,為此,廣州市城管委擬將收費方式改為隨水費捆綁徵收。謝曉丹透露,該舉措將於今年下半年在先行先試的基礎上逐步在老六區推開。同時今年的環衛經費預算也將比去年增加2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