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延安演繹現實版“借雞生蛋” 助老區群眾加速脫貧

  • 發佈時間:2015-08-02 07:5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勇 姜辰蓉 梁愛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革命老區延安,俗話説的“借雞生蛋”得到現實的演繹。合作社借雞給農戶,農戶養雞下蛋,合作社按照1元1個的價格回收。這一短平快的合作形式,有效助推貧困戶加速脫貧。

  “借雞生蛋”讓貧困戶抱上“金蛋”

  正值盛夏時節,烈日當空,在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交口鎮下呂家垣村,55歲的劉學金再次到雞舍裏添些水和食料。家裏養的這100隻雞,是劉學金的命根子,每年能為他帶來1萬元左右的收入。

  下呂家垣村位於延長縣的山溝裏,劉學金家曾經是村裏的貧困戶,老伴患病,三個兒女年幼,只靠他一人種田。説起過去,劉學金嘆道:“家裏沒有什麼收入,但還離不了人照看,我也不能跟別人一樣外出打工;想搞點養殖,連幾百塊錢也拿不出來,光景難過下去。”

  8年前,有人找上了劉學金,説要“借”給他50隻雞養,雞生了蛋,按照每個蛋1元的價格到府收購。“雖然都説借雞生蛋,但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半信半疑開始養雞,當年這些雞就為劉學金帶來了幾千元的收入,這下老劉感到自己抱上了“金蛋”。

  劉學金逢人就説養雞好,在他的帶動下,下呂家垣村先後有13戶人家也開始養雞。現在,劉學金不僅想自己擴大養殖規模,還成了村裏人養雞的“技術指導”和“監理”。

  當年找到劉學金的人是張春譜,延長縣二海家禽散養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這種“借雞生蛋”的模式,就是今年51歲的張春譜搞起來的,他的合作社目前已經有500多戶社員,覆蓋到延安市延長、宜川、延川3縣的6個鄉鎮42個村組。

  倒逼出來的新模式

  “我們的社員中,80%是貧困戶。今年新發展的141戶,全部是貧困戶。”張春譜説,“一隻雞每年的純利潤就是100元,一個農戶只要養50隻雞每年就能有5000元的收入,基本就能脫貧。在庭院裏、房前屋後,不需要出村,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和很大的勞動量,只要"下得了炕,上得了床",至少能養50隻雞。”

  農戶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買雞或者借雞。兩個月大的雞苗,每只18元,有拿不出錢的,合作社就把雞借給農戶養,生的蛋再按照每個1元的價格收購,兩年後雞下蛋少了,合作社還負責給農戶更換新雞。

  “退回來的雞,兩個老母雞可以換到3個小雞。所以要是管理得好,根本不需要掏錢買雞苗,這樣來回換雞,就能擴大規模。”張春譜説,而農戶養雞則需要按照合作社的標準,每戶的蛋還會被打上專屬的序號,標明“身份來源”。2007年,合作社的雞蛋成為國內首個獲得禽蛋類有機食品認證的品牌。有“出生證”的有機蛋、走地雞,成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合作社還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農戶則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現在合作發展勢頭良好,老張也是春風得意。但他也坦言,自己這事業,是被“逼出來”的。

  其實早在2003年,張春譜就看好“土雞蛋”的市場行情,想自己養雞。他原本出身農村,家裏也曾養過一些雞,認為養雞也沒有多大難度。“2003年,我就弄了6000隻雞,放到山上養。沒想到這些雞把半架山的草都吃光了,但是還是不下蛋,賠的一塌糊塗。”張春譜説。

  不能看著這些雞餓死,老張只能找親戚、朋友、鄉親,挨家挨戶送雞,大部分人還不願意接受。“熟悉的人我把30隻雞放在人家院子裏就走。慢慢的我再到府收蛋,一來二去,反而闖出了這種模式。”

  加速弱勢群體脫貧

  陜西省延安市老區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郝潤平説,老張的二海合作社能夠這麼有生命力,帶動幾百戶農民脫貧致富,是因為其不僅抓住了市場機遇,打出了“有機蛋”的品牌,還在於它和國家“精準扶貧”中幫扶弱勢群體的目標,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勞動能力弱、體力差、身體有殘疾、因各種原因無法外出打工等,這樣的弱勢群體在貧困人口中佔了大多數,但又不屬於兜底扶貧的範圍之內。貧困人口中的60%都是上述情況,這一部分人群是扶貧工作中最難扶持的。”郝潤平説,“而二海的這種"借雞生蛋"的合作社模式,正好符合這一需求。不出院子、不出村子,就能掙錢。”

  今年,延長縣政府還設立專項資金,對新發展的養殖農戶每戶補貼1000元至3000元,給二海合作社10萬元的獎勵。

  張春譜介紹,今年雞苗的培育數量將由去年的1萬隻增加到2萬隻,越來越多的農戶有意願加入。

  “一個人的失敗”變成了幾百戶人的“多贏”,張春譜更有信心把合作社發展壯大。“我們本身就是合作社,就是需要發動和帶動農民,只有農民都參與了,我們合作社才能發展壯大。社員越多説明我們的管理模式是成功的,也説明農民掙到了錢。”張春譜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