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來“兜底”“網際網路+服務”的品質?

  • 發佈時間:2015-07-31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區域零點

  7月23日,北京市運輸管理局、執法總隊、發改委、工商局等8部門約談滴滴、優步等專車平臺,緣由是其服務的四宗罪——非法運營、逃漏稅、違規發垃圾短信、垃圾廣告。

  從網友對該條新聞的評論看,四宗罪沒能切中公眾關注點,對過往打車難、被拒載、出租司機挑肥揀瘦的抱怨反而成為評論主基調。

  可見,服務品質最受民眾關注,網民態度與筆者近期接觸的幾位乘客態度一致。

  “他們不再漫天要價了。”一位乘客認為網路平臺使非法營運車輛發生變化。

  網名為“日日是好日”的乘客關注的更為具體,他認為服務品質包括安全、是否繞路、等待時間等。“在北京城內,最多是個剮蹭。”他説,車速決定出不了大事故,“我是北京人,他也不可能在我眼皮底下繞路,等待時間是零,出門就坐上車。”基於這樣的分析,曾經對網際網路平臺用車持抵觸態度的他認為,目前可以保證品質。

  傳統方式下,政府部門通過有營運資質的公司為中間媒介,通過統一定價、司機資質、收取運營管理費等保障服務品質。而網際網路+模式下,軟體定價、車主認證、互評口碑、信用分值等市場保障模式等不一而足。

  與通過網路平臺提供用車服務相類似,網店也是通過網路平臺提供售賣服務,對實體店同樣産生衝擊。

  經過幾年發展,目前看來,便捷其實付出了品質得不到保障的代價,高倣品、水貨、代購等貨品有了更多的獲得途徑。農戶直銷小米可能含有重金屬、化纖衣料致癌物含量超標,假冒偽劣的商品呈增長態勢,而受網店衝擊,實體店萎縮,消費者無處購買品質過硬的商品。

  近期火爆的網路洗車服務也讓筆者看到了服務品質的隱憂。日前,某電視臺報道的某到府洗車服務,每洗一輛車僅用3—4升水,省水奧秘是創始人研製出的可同時“清洗”“上光”的洗車劑。片中顯示的洗車劑未由正規廠家生産,沒有標識,不知道這樣的化學品是否通過相關部門的安全檢測。

  如何不再讓網路平臺扮演打壓優質服務的“摧花辣手”?

  短視逐利是市場的特質,推動産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必然離不開政府之手的調節。通過公共服務解決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情況,通過第三方監管設置適合市場規律的獎懲機制,這些都需要“疏”而不“堵”的執政智慧。

  而媒體探討最多的“動了誰的奶酪”這一涉及眼前利益的問題,政府可以寬而待之,産業發展後也未必不能在其中分到一杯羹。

  説回到網路平臺用車,既然交通運輸部已經肯定了打車軟體屬於技術創新,那麼在技術創新不可逆的衝擊下,如何讓新事物的品質保持甚至提升,如何“兜底”網路“搭臺唱戲”的服務品質,甚至揮動技術“雙刃劍”趨利避害,才是一個服務型的、一個拋開舊有利益的、一個眼界開闊的政府應該思考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